第一百七十五章 推延發表(第1/2頁)
章節報錯
次日,一大早。
孫明開著黑色紅旗,送李逸前往實驗中心。
孫炳文主持關於冷核聚變專案的研討會,需要李逸參加。
李逸坐在主席位,二十幾個相關領域的專家教授,分落長方形會議桌,都是粒子物理, 新能源領域的專家教授。
“人到齊了嗎?沒問題的話,第三次研討會就開始了。”孫炳文詢問會議助手道。
“孫主任,還有三位未到,劉弘巖教授,錢勝勇教授,周書志教授, 他們正在路上。”會議助手反饋道。
聞言,孫炳文忍不住皺起了眉, 看向李逸想問一他要等, 還是要開始。
“孫教授,我們等等吧!三位教授昨晚稽核我的論文,恐怕是熬夜了!”李逸聽到這幾個熟悉的名字,尤其是周文惠的父親周書志,當即明白了怎麼會事,主動道。
“原來這樣,那我們在等等!”孫炳文笑著點了點頭
“李總,您寫了什麼論文?方便我們過目一下嗎?”
“劉教授,周教授他們都是研究量子物理的專家,李總,你在鑽研物理啊!還取得成果了?”
“李總,我們也可以啊!為什麼不將論文也給我們看看。”
……
聽了李逸的話,會議室眾專家教授紛紛好奇得追問起來。
李逸在計算機領域取得成就有目共睹,他傑出的科研天賦無人能及,如今, 他開始鑽研物理領域,劉弘巖他們為了稽核李逸的論文, 居然通宵達旦,為此還遲到了。當即引起了眾專家教授的興趣。
“這事不急,等研討會結束了,再說吧!”李逸笑了笑,連忙安撫道。
聽李逸這麼說,眾專家教授也不好勉強,小聲閒聊著,等三位教授到來。
莫約十幾分鍾過去,三位教授匆匆而至,歉意地道了個歉,紛紛入座。
待助手將會議大門關上,主持會議的孫炳文連忙發言道:“人齊了,會議開始,冷核聚變專案成立至今78天,模擬實驗進行了3124次,設計了34種裝置方案,……。”
孫炳文滔滔不絕地講解冷核聚變專案的研究進度,目前已經找到一個最為合適的技術實施方案。
與傳統核反應堆不同,這個冷核聚變實驗裝置不採用放射性鈾、鈽為燃料,而是利用普通的非放射性鎳和氫為原料。
傳統核反應堆為了防核輻射外洩,外殼需要幾米厚的鐵和鋼筋混凝土保護,當鈾、鈽燃料用完後放射性仍保留達數千年,同時,需放在冷卻池中用水冷卻一年多才能安全的運送到儲存地點儲存起來,這對安全和環境具有潛在的危險。
氫冷核聚變裝置在工作時的放射性主要是低能的γ射線,只需用2厘米厚的鉛保護即可,反應堆關閉數分鐘後即無任何放射性,且無任何核廢料產生。
不同於核聚變的極限高溫,常溫進行的冷核聚變裝置儀器會比較簡單一些,不過,因為各種新型技術的應用,以及複雜的聚變堆反應推演計算,工作量絲毫不亞於進行一場大型戰役。
學術會議很快進入了具體的科研內容。
李逸專注傾聽著,對他們正在進行的工作有了個詳細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