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忽然有點嚮往校園裡的生活。

星耀科技的發展幾乎用不著他插手,實驗中心的研發工作有孫炳文他們主持,只需要透過大黑遠端操控就可以了,絕大多數工作不用他親自出面。

整天宅實驗室裡搞研究不是長久之計,去校園教學工作,搞一些‘理論知識’的研究,更有助於將圖書館知識傳播開來。

與應用研究相比, 理論知識體系的構建,廣泛傳播,才能讓人類科技文明走到的更遠。

況且,天天被爸媽催婚,李逸也挺煩的。

準備‘低調’一段日子,李逸決定換個生活方式。

李逸看向腳邊的大黑,吩咐道:“幫我聯絡廈大的王慶華教授。”

“好的,主人!”大黑應命,旋即投影螢幕上很快出現一個視訊通話請求, 沒多久一位年約五旬的男人出現螢幕中,他略微發福,面容紅潤富態,髮量稀疏。

“王教授,你好,這晚了,聯絡你方便吧!”李逸笑著同有過幾面之緣的王慶華問候道。

之前,與陳書記去廈大參觀,後來邀請王教授於實驗中心任職,李逸與他聊過幾次,若論身份的話,王慶華教授還是他的員工。

“李總,方便,方便,我還在實驗室呢!接到你的視訊通話, 我有些意外。”王慶華教授哈哈一笑, 連忙解釋道。

“王教授,你現在手頭上在做什麼專案?”李逸笑了笑,關心地問。

“做‘量子物理與資訊’方面的研究,以及量子物理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探究,從塊函式,能帶,態密度的基本概念出發,從非常規超導體到物質的拓撲階段,以及一些目前研究最多的量子材料的基本性質,對該領域的未來發展以及這些材料的應用價值做出探索。”王慶華教授介紹道。

“嗯!王教授,我最近對量子物理感興趣,能否當你的研博生?”李逸瞭解地點了點頭,直奔主題地說。

聞言,王慶華教授微微一呆,好似聽到什麼玩笑似的,滿臉驚詫。

李逸是星耀科技的大老闆,也是實驗中心的大老闆,手下數千個博士,更有幾百位各個領域的頂尖專家教授為他工作,先後在生物晶片,人工智慧,等等領域,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

李逸本人的科研成就,以及他的能力,早已被超過了‘學歷’的限制。

聽到了李逸要成為他的研博生,王慶華忽然感到莫名的荒謬,哭笑不得地說:“李總,您跟我開玩笑的吧!您想學什麼,咱們日常討論就行了,何必多此一舉。”

“不!不!我在計算機方面強一點,在物理,量子物理方面還是要經過系統的學習,所以打算去學校進修一下,另外,可以的話,我還打算去學校講一講人工智慧方面的課程。”李逸謙虛地一笑,向王慶華解釋道。

聞言,王慶華大喜過望,欣喜地點頭:“這個沒問題,郭校長肯定非常樂意您去學校教人工智慧的課程,我這就給他電話,跟他溝通一下。”

李逸在計算機領域的成就,有目共睹,尤其人工智慧領域,年紀輕輕,就研製出了適合誕生人工智慧執行的點維構架,開發出了生物晶片,漢語編譯語言,以人工智慧之父稱呼他都不為過。

這樣頂尖的人才若能成為學校的講師,對於廈大的學術名譽帶來得不少一點半點的提升。

“行!勞煩你了,王教授!”李逸笑著感謝。

“客氣了!我這就告訴老郭,聽到這個好訊息,他肯定非常高興。”王慶華滿臉喜色,接著道:“物理方面有什麼問題,李總儘管來問我,到時,發一篇學術論文差不多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