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冷核聚變(第1/2頁)
章節報錯
“最新訊息,可控核聚變工程成功執行,持續3個小時,目前狀態穩定!”
“華國第一臺可控核聚變發電站成功供電併網!”
“世界首個‘人工太陽’在華執行成功,能源被解決!”
……
就在人們沉寂於虛擬網路,虛擬遊戲帶來的喜悅時,可控核聚變成功執行的新聞石破天驚的出現, 一時之間,全世界為之譁然。
曾理峰教授公佈了突破可控核聚變技術的關鍵,然而,想要將其轉化成實際用途,還有很長的路程要走。
沒想到,華國的可控核聚變專案啟動得如此迅速, 從技術公佈到現在, 不足半年而已,便成功將聚變能源搞成了。
華國上下, 舉國歡慶,各國政府紛紛發電慶賀。
因為‘曾理峰教授’的無私,將實現可控核聚變核心技術公開了,然而,像華國這般強大的基建能力恰恰是其它國家不具備的,哪怕西方發達國家議事如此。
相比於各國核競賽、太空競賽等“閉門造車”式的發展,核聚變卻需要全世界共同建造,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可控核聚變的技術難度實在太高,所以,2006年,中美歐俄日韓印七方共同簽約,決定在法Cadarache建造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
然而,國外的工程專案進度和國內比起來,都慎之又慎,該專案一推再推, 最近又推遲到2035年, 鑑於此,華國研在深度參與ITER的同時,又另起爐灶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打造屬於自己的聚變工程實驗堆。
現在,隨著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公佈,華國透過強大的技術儲備和強大基礎建設能力,成功將可控核聚變應用了起來。
這種強大的科研基建能力,贏得世界各國的認可,一時間,各國政要,能源巨頭訪華的請求不斷。
……
李逸在操控室,隔著大螢幕,親眼看到了可控核聚變的點火,看到了源源不斷產生的電能。
然而,可控核聚變裝置是一個極其龐大的裝置,它需要很多人進行維護,短期內根本無法實現小型化,想要將它,應用於飛船、汽車、飛機、火車以及其它交通工具上,甚至暢想將其應用在鋼鐵俠那種機甲上,幾百年後,都不可能實現。
想要有生之年內,將可控核聚變應用於飛船,建造一艘星際飛船,還是得朝冷核聚變方向努力。
可是,當李逸與曾理峰教授,以及其它聚變能源專家教授談冷核聚變技術的時候,他們正沉浸於可控核聚變巨大的成功之中,根本沒心思聽他講冷核聚變的技術方向。
對此,李逸只能默默結束了這趟首都之行,返回鷺島。
星耀實驗中心,李逸招來孫炳文,新能源研發部眾科研人員,二十幾個人,召開研討會。
“冷核聚變?李總,您跟我們開玩笑的吧?”張怡明看著李逸,不可置信地問。
“別激動,別激動,有話好好說嘛!”李逸微微一笑,擺手安撫道。
“李總,咱們不是要討論新電池專案的嗎?怎麼變成冷核聚變電池啦,這,這,太誇張啦!”孫炳文吃驚地看著李逸,語氣充滿了震驚。
李逸從首都回來之後,讓他召集電池研發部的同仁,對新電池科研方向進行研討。
那知,會議這才剛開始,李逸甩出一份技術文件,看清了專案內容,不由從天堂掉落地獄,白歡喜一場,孫炳文好氣又好笑,此刻,他都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的心情了。
“李總,你是認真的嗎?”孫炳文看著李逸,認真地問。
聞言,其他人默然不語,目光聚焦李逸臉上,一時之間,氣氛有些凝重。
新專案的內容,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冷核聚變啊!
可控核聚變技術這才剛誕生,李逸居然緊隨熱流,就要探索這個領域,而且,還是比核聚變更進一步的冷核聚變專案,真不知該怎麼說了。
不管熱核聚變,還是冷核聚變,這種層級的科研專案,唯有國家才能玩的起,一般小國不行,還得世界大國才行。
然而,星耀科技只不過是一家建立到不幾年的企業,雖然在生物晶片,虛擬網路,人工智慧等等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也不能這樣盲目,科研不是請客吃飯,步子一下子邁這麼大,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當然是認真的,你們覺得我會拿這種事開玩笑?”李逸微微一笑,淡然地看著孫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