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大齊朝堂,能給宵月長公主孟清淺施加壓力的,僅有三人。

第一位,無需多說,掌管半壁江山的大丞相韓文辛。

第二位,則是年紀輕輕,但代表大齊正統的小皇帝。

第三位,便是孟清淺親生母親,太后李氏。

太后雖已經不涉朝政,手中也無兵權,財力也不充裕,最多也就僅僅可以使用部分屬於孃家江南李氏的資源。但她對付孟清淺,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便是她乃孟清淺親孃。

齊國重禮無需多言,父母對於子女的影響力巨大。

孟清淺再怎麼權勢滔天,她在婚姻大事這方面,還得母親點頭。

換言之,太后雖不能按住孟清淺的頭,讓她去喜歡誰,但她能不讓孟清淺嫁人。故而,楊哲想動歪腦筋,除卻孟清淺本人以外,還得討好太后。

不過之前,河西楊氏也聽過太后的名聲,覺得她不過爾爾,不足為慮。

萬萬沒想到,太后在朝政上隨波逐流,卻能在兒女私事上這樣強勢。

楊行廣一聽太后打算許宵月給何家,登時慌了神。

楊行廣知道,楊氏一族,早晚得交到楊哲手上,畢竟他是齊國百年難遇的文武雙狀元。而楊哲這個族侄,哪哪都好,唯獨在感情上,如同著了魔一般,一心撲在宵月身上。

宵月此女,既有眼光,又有能力,還有手腕,莫說尹京,就是齊國上下,也是罕有不服。若真能和楊哲結合,這對夫婦,便能保河西楊氏百年興旺。

故而,楊行廣本人,加上楊氏幾乎拋棄了曾經搖擺中立的立場,一股腦地隨著楊哲倒向孟氏。

不求別的,只要人。

有了人,憑藉他們二人的才幹,什麼資源都能翻倍掙回來。

現在人快沒了,即便是一貫行事老辣的楊行廣,也有些穩不住心神。

這不僅僅是兒女私情是事情,還有楊氏這幾年不計其數的資源投入,若真娶不到孟清淺,這些資源不說全部打水漂,也算折損大半。

楊行廣顧不得擦拭被茶水澆溼的官服,立馬起身跪地,行大禮勸道:“太后三思!長公主殿下政事纏身,萬不能任性出嫁,讓我等群龍無首!”

黃慶鶴看楊尚書已經帶頭衝鋒,自然利索地閃現跟團,也大禮勸道:“太后三思!”

南珠嫁人不會影響何元豪的立場,但宵月就不一樣了。宵月嫁人,說不好真能讓何元豪改換門庭,韓孟兩方本來均勢,何元豪一倒,孟氏佔優。這可對大燕大大不利。

呂梁也選擇跟團:“太后三思!”

李工勤相比他們,多了個外戚的身份,他雖是太后侄子,可也知道自己姑姑的脾性,當下就招呼太后宮中機靈的宮女,去長賀宮請正主過來。

而後李工勤也勸道:“太后,殿下的婚事還是問過殿下的意思最好。”

何元豪天天上朝,深知孟清淺的能力,此番太后有意嫁孟清淺到何家,那是最好。憑孟清淺的手段,不怕她管不住何雲霄。

何元豪索性道:“太后所言甚是,是臣思慮不周,沒準備齊全聘禮。臣思量再三,覺得再往禮單上增加物件,一是費時費力,二是還要請太后再看,太過麻煩。臣想著,不如這樣,此禮單上的聘禮,侯府再備一份,以雙倍聘禮,求娶宵月長公主!”

太后眼睛一亮。

她覺得父如其子,何雲霄不簡單,何元豪也是個人才!

一份聘禮確實不夠,兩份就綽綽有餘了。

“好!本宮很是滿意。那此事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