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章 谷賤民窮,谷貴民死(第1/2頁)
章節報錯
林著明只是做衣服便將二兩銀子完全發了出去。
二獺看著心疼,二兩銀子,夠花一個月了,林著明砍價都沒砍,果然是來體驗生活的。
而林著明見著二獺兩手空空,便問道:“你陪著我逛了半天了,怎麼沒看中什麼東西?”
“本來就是來陪法師你來採買的,我不缺這些的。”二獺立馬解釋道:“該有的,都有了。”
林著明不點破他的窘迫,想來或許是要攢錢拿回家補貼家用,畢竟聽他說他家還有四個兄弟姐妹呢。
二獺卻一直過意不去,原本想要找個機會給林著明付錢的,但林著明的消費是實在超出了他承受範圍了。
林著明卻對市集頗有興致,特意又進走了糧店,問了如今的糧價。
“粳米二十文一升,白麵四十文一升,玉蜀黍八文一升……”夥計懶洋洋的開口,但將價格背得順溜。
歷史上錢庸五十年後期,由於東南大旱,顆粒無收,糧價比往年高出許多,米價高達四五十文一升,豬肉每斤一百五六十文。
因此林著明穿越的年代,並不算好,畢竟在史書這次旱災程度已經跟崇禎大旱差不多了。
雖然如今才剛剛過了春分,還沒有到四月也就是真正大旱的時候,但由於太湖,西湖冬季水乾,到現在卻還沒有漲水位,糧食運輸成本太高,全國糧價都普遍上漲,雖南京城自然也跟著上漲。
二獺見著如今糧價,也是面露難色:“這幾年不是都是豐年嗎,怎麼還這麼貴?”
“錢庸年間米價便宜的時候可是三四文一升的,現在都翻了六七倍了。”
糧店掌櫃聽著兩人見糧價漲而感慨,不由道:“你嫌貴,我還嫌貴呢,現在哪有糧啊,這都是糧倉的糧。”
“我勸你們要買就趕快買,不然到了明天,說不定就是另一個價了。”
“我可是聽徽州來的糧商說了,他們那自去年冬天就沒下雨了。”
“四十七年,四十八年,四十九年,連著三年都是大有的年份,怎麼還缺糧啊?”
糧鋪裡一個來買糧的客人問道:“可不是你們想漲價就漲價?”
“你也知道三年豐年啊,那你聽過三年豐,三年寡嗎?”
“今年這一點旱意顯露,只怕就是兆頭。”
糧鋪掌櫃立馬頂了回去,絲毫沒有做生意的和氣。
林著明聽著那掌櫃如此說,便和二獺四目相對:“廟裡還有存糧嗎?”
“還有半缸米,其他南瓜,紅薯,玉蜀黍之類的雜糧,大概七八十斤。”二獺掰著指頭道。
“那你們還是買點吧。”掌櫃的勸說道:“好多人自以為家裡有這麼些糧食,想著過兩個月,春耕開始了,糧食就有盼頭了。”
“我做米糧生意這麼多年,最是見過這樣的事情,四十三年的時候,便跟現在差不多的情況。”
“佃戶,或者貧農就留些口糧,其他的換成錢來,但你賣出去便宜,再想買就貴了,不屯年糧,哪個心裡能踏實?餓怕啦!”
“地主家倒是有糧,但底下的佃戶沒糧,不得放貸出去?讓那些佃戶暫時過了難關?”
“要不然佃戶實在餓慘了,不得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