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北山神,想了一個主意,要獨自霸佔此地。

於是每到夜裡,他便向南延伸,初是一寸,一寸挪,後來發現甜頭,便得寸進尺,乃至於一丈一丈挪。

日子一久,南山之神,自然也發現這一現象,於是一不做二不休,自己也開始向北開始侵吞土地。

如此二山越來越近,將河流夾斷,百姓的良田,也因為二山越來越近,而不見天光,被陰影所遮擋,許多百姓發現這一情況,害怕被夾成肉餅,便遷往他處。

最終二山緊貼著一起,貼著一起,那就是一座山了,一座山上怎麼能有兩個山神呢?

於是二神打鬥起來。

唐初之時,有一位橫空出世的李天師,見此情形,一劍分開二山,並在這兩座山上,立了兩座塔,將二神貶了神籍,鎮壓在這裡,至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林著明住的那座廟,原先供奉的便是李天師,經元朝之時損毀,已經沒有多少人去了。

只有牆壁上還寫著北山大魔王,南山大魔王,二位被李天師鎮壓的山神的名諱。

林著明好奇,之前燕丹也說過他的飛劍之術,傳自一位唐初的李天師,但怎麼只聽過四大天師,要麼就是寇天師,司馬天師,沒有聽過什麼李天師。

如今這裡卻又遇到了這位李天師留下的痕跡。

尋常山神,哪裡有搬山之能,將山體挪動,只怕是山魄生出的天生神祇。

再觀此二山,一山龜形,入河好似龜飲水,一山蛇形,好似蟒入江。

二山若不爭鬥,便似玄武,如今卻都被白塔鎮壓著。

林著明謝過行人,便往南山而去。

至於為啥不去北山,因為南山離著更近。

白塔不愧是古建築,古樸雕琢,其中不少雕塑,依然韻味十足。

林著明數著去,一共有十三層,能修建十三層,幾乎近五十米高,已經是十分高聳的了,更何況是在高山上。

繞著白塔一圈,也沒有尋到進出門戶,看來是單純的鎮魔塔。

這種塔,讓林著明想到了西湖的雷峰塔,不過雷峰塔倒塌了,這個儲存得當,不被戰火洗禮,又或者某些文化浩劫給損毀的話,也當是後世一大景點。

白塔之上,還能看見各個角,有童子,獅子,猴兒,靈芝,諸多雕刻,不是佛家元素,而更多是道家元素,更認定了這一座道教天師督造的鎮魔塔。

“這裡倒是不錯,只不知道歷經千年,這南北二魔王,還在不在塔中。”

尋了白塔周邊一處僻靜之地林著明便開始打坐修行。

約摸月上枝頭,無有行人往來,林著明神魂出竅,打算探一探。

此處與其他處又十分不同,因為被神話傳說不斷渲染,不時有百姓祭拜,在陰冥之處,乃是兩座神山,山峰聳立,隱約可見宮觀,宮觀之中,有巨塔鎮壓。

塔頂有明珠,大放光彩,將周邊照亮,似乎如白晝一般。

林著明神魂被此光照到,甚至還覺得有些暖意。

而白塔周圍,鬼靈已經自主建造出城鎮,不似別的地方,鬼城由城隍管理,乃是陽世城池的對立面,或者某個大型墳地。

“上仙且慢。”林著明正欲踏入南山福田,卻被一個小老頭攔住。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