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丘澤他們這邊也下了雪,還沒化完,農村路又不好,以至於計程車沒法開到門口。

北方那邊管一片地方叫“屯”,南方多叫“組”和“灣”。

他們家就屬於小畈村二組,俗名“張灣”。

據說組裡最早是老張家的地盤,過去有個地主就姓張,現在也確實有幾戶張姓人家。

他在進組的岔路口下了車,提著行李箱在原地站了會兒,不遠處的壇山已經模樣大變,被挖空了一部分,旁邊建起兩排鐵皮房,停著一些工程車輛。

臘月到了這個時節,顯然已經放工。

他二姑家的房子早沒影了,重新建在哪裡在電話裡聽老媽提過,知道個大概地方,但現在過去估計摸不到門。

踩在黃泥拌著冰碴子的泥濘路上,沒幾步運動鞋就進水了,冰水浸著腳底板的感覺讓人渾身打冷顫,但是這並不能凍僵李丘澤一顆滾燙的心。

或許真是心態老了。

以前雖然逢年過節也盼著回家,但實事求是地說,更多的是懷念家鄉的風土人情、美食、一起插科打諢的小夥伴,就想著回家怎麼浪。

現在不同,遠行回家,他最迫切見到的是父母。

走在半路上撞到人了。

“劉嬸兒!”李丘澤熱情招呼。

對方穿著膠鞋,手裡挽著竹籃子,用白布罩著,也不知道去哪裡。看了他一眼,笑了笑,沒說話,錯身而過。

那笑容怎麼看都不太自然。

這使得李丘澤美好的心情瞬間毀了大半。

他皺眉想了想,大抵上知道了緣故,只是已經嚴重到這種地步了嗎?

這劉嬸兒以前照面還挺熱乎的。

現在自己半年沒回來,碰上連話都不願意講一句?

壇山那邊麻骨石開採搞出的事情,顯然比他想象中還要嚴重。

如果鄉里鄉親的全變成了這副模樣,天知道他爸媽在家受了多少冷眼和委屈。

這樣一想著,李丘澤原本掛著笑容的臉頰,逐漸沉了下來。

進小組之後,又遇到幾個人,他同樣熱情打招呼,有些人回了,有些人只是笑笑,有些人乾脆當沒聽見。

進組第一戶就是蔡本旺家,在他家魚塘的側邊,正值早飯點,太陽依稀冒頭,農村有些沒什麼規矩的人家,吃飯總不愛上桌子,喜歡端著碗到處跑。

此時蔡家門前便聚集了不少人。

這種情況以前並不多見,組裡很多人不願和他們家太多往來。

李丘澤看到了他們,他們自然也注意到了李丘澤。

大家只是看著,沒人打聲招呼什麼的。

好像不僅是他家,他父母,連帶他也成了臭狗屎。

受過幾次冷遇後,李丘澤也就不再去熱臉貼冷屁股了。

蔡本旺父子三人端著飯碗,蹲在屋簷底下,笑得一個比一個燦爛。

前面拐個彎,繞過魚塘一角,便到了自己家。

與蔡本旺家門前的熱鬧氣氛不同,自家門前冷冷清清的,連大門都半掩著。

要知道以前他家門前總是最熱鬧的。

“爸,媽,我回來了!”

隨著李丘澤這一嗓子喊出去,安靜的紅磚平房裡才傳來動靜,木質的大門從裡開啟,鄭梅芳搶著腳跑出來。

“可算回了!”

李振林緊隨其後,手裡拎著一餅鞭炮。

“不至於吧。”李丘澤笑道。

“要的要的。”鄭梅芳湊到他身邊,替他拿過肩上的帆布包,臉上堆滿笑容,對著兒子左看右瞧,好像怎麼也看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