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啟程(第1/3頁)
章節報錯
9月1日。
早晨五點,黎明剛剛破曉,李丘澤和父親準備動身。
臨時李振山和程春蘭不忘囑咐幾句,同時還塞給他兩百塊錢。
雖然知道他有錢,也有賺錢的能力,但這是作為長輩的一番心意。
李丘澤沒推辭,接了。
這個點路上行人還很稀疏,不過早餐店倒是都開門了,李振林帶著他悶頭走進一家,也沒問他要吃什麼,直接對老闆娘說:
“一碗牛肉拉麵,加兩個滷蛋。一碗素面。”
老闆娘正要開口應下,李丘澤搶先道:“兩碗牛肉麵,不要素的。”
李振林皺了皺眉,小聲說:“我吃的素就行,那麼幾片肉,貴一倍。”
是啊,那為什麼點給我吃你就不心疼?
再說他們這邊牛肉麵給的肉,已經算是良心了。
不過這話李丘澤沒說出來,吩咐老闆兩口子趕緊做,說要趕火車,李振林拿他沒轍,也就算了。
三下五除二吃完麵,父子倆人攔下一輛摩的,來到火車站。
望著周圍低矮的屋舍,蕭條的景象,李丘澤內心唏噓。
他們縣的火車站那是真的破,記得很小很小的時候,家裡有親戚去外面打工,他跟著大人過來送行時,腦子裡的畫面就是這副模樣,這麼多年過去還是這副模樣。
完全沒有變化。
然而,正是這個破爛而小巧的火車站,卻見證了無數本地人的遠行與夢想。
那些滿懷憧憬的身影,揹著舊舊的行囊,如果去很遠的地方,都會從這裡出發。
等回來時,或許依舊是舊舊的行囊,也或許換上了嶄新的行頭,再或許……更加落魄了。
這就是小地方人的悲哀。
本地經濟只能支撐一小部分人實現富裕,想要不再被貧窮束縛,更多的人只能選擇走出去,去外面大城市打工。
背井離鄉,遠離父母,甚至是將孩子留在家中。
這種例子都無需刻意尋找,身邊比比皆是。
曾經的他,正是其中一員。
走進候車廳,裡面果然都是揹著舊行囊的人。
這趟火車因為是去金華的,所以人還不是特別多,如果是去廣東那邊,像每年過完春節的時候,候車廳裡擠都擠不下。
“你在這坐會兒,我去買張站臺票。”李振林說。
所謂站臺票,算是小地方的特色,現在的票價也不知道多少,有了站臺票就可以進站送行,直接將人送上火車。
“爸,不用了,我自己進去就行,人又不多。”
這回換李振林堅持,沒搭理他,自顧自走了。
距離火車進站還有一刻鐘時,張杆一家三口趕到,反正家裡有車,小縣城也不存在堵車問題,沒必要太早。
張大超人如其名,五大三粗的模樣,面板黝黑,一頭短寸彷彿鋼針樣根根直立,身體很是健朗。
旁邊的女人和他站在一起,讓李丘澤很沒禮貌地想到“黑白配”。
張杆的母親名叫沈茹,白白胖胖的,面板極好,完全看不出是過了四十歲的人,戴著珍珠耳墜、黃金項鍊,珠光寶氣,貴氣十足。
“張叔好,沈姨好。”李丘澤趕緊打招呼,張杆同樣尊敬地給李振林見了禮。
“小李啊,你真的讓張叔有點刮目相看呀。”
坦白講,本來兒子說要和李丘澤一起去浙江讀書,張大超心裡是犯嘀咕的,這倆小兔崽子湊一起向來沒好事,但是暑假擺攤的事情,重新整理了他對李丘澤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