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回 取薊城燕王收人心 延續國祚石衹繼位(第2/3頁)
章節報錯
見李產出府門,慕容恪向燕王致意道:“幸得王兄海量,不殺薊城降卒,我燕國之師定如激流出高山,一下千里,無人可敵。”
燕王笑著說道:“亦然,慕容霸誠有遠見,然亦全我燕王之仁德威名。”
轉頭對涅皓吩咐道:“涅總管。”
“奴婢在。”
“如今趙國之山河已四裂崩壞,當此之時我燕國當盡起國中大軍,南下爭奪中原,不使晉室趁亂奪地。”
涅皓忙打起精神,說道:“大王雄心,奴婢感佩。”
“著汝草詔,除都中必要留守外,如:御難將軍悅綰、五材將軍封弈、折衝將軍慕輿根、內史李洪,宗室慕容彪、慕容軍等,盡起本部人馬,齊聚於薊城之下,南下中原,蕩平羯趙、冉閔,佔據中原,以成霸業。”
慕容恪致意道:“大王之雄心氣薄寰宇,臣弟願效犬馬。”
“願我曄兒,從此以後不復有刀兵之苦,完成歷代先王遺願,孤之心願可以得償。”
冀州襄國
在故石虎襄國行宮,為續趙國國祚,趙新興王石祗應群臣之請,即皇帝位於襄國,改元永守。以汝陰王琨為相國;姚弋仲為右丞相、親趙王;苻健為都督河南諸軍事、鎮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兗州牧、略陽郡公。石祗登基,傳檄各州郡,欲舉勤王義師共討冉閔。
趙國國祚在襄國又略略延續了些時日。
在襄國舊日行宮內,群臣商議,石衹說道:“今趙國群凶肆逆,宇內顛覆,朕幸得眾位愛卿勸進得此帝位,欲扶社稷於將傾,保宗廟於孤微。”說著,石祗從不大的高臺上起身,強打起精神,向群臣宣道,“自古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石閔本賤奴遺後,幸得先王垂簾,苟全性命。然其人不思圖報,屠戮宗室,殺我趙國臣民,犬彘不如,人神共憤。今朕初登帝位,復趙國神器,當行義師剿滅冉閔。”
太尉張舉首先出列言道:“陛下所言甚是,石閔殺胡人而盡失人心。僭稱帝位,群情激憤,眾矢之的,當引四方義師,共討之。”
“張太尉所言極是,”姚弋仲上前致意道,“先皇待臣以厚遇,吾家老小世受國恩,當思恩圖報,吾一老羌人當效命于軍前。”
中軍將軍張春笑道:“姚公過謙了,幸賴公之高義,誅祖約,徙秦、雍豪強於關右,討梁犢,保我趙國社稷,若無老將軍,我趙國幾成鬼魅魔域。”
姚弋仲卻懟他,“張將軍太自謙了,如今趙國之亂更甚魔窟。”
旁人聽姚弋仲之言卻是莽撞,意圖喝止。石祗卻笑道:“素聞老將軍,仲性狷直,俗無尊卑,先帝甚為倚重,今之一見果然不差。”
姚弋仲誠是狷直不屈只冷冷說道:“若趙國宗室皆如陛下那般,何苦有今日。”姚弋仲來到堂下,向陛下進言,“如今趙國之勢幾如累卵,當不惜名爵,盡開府庫,收攏民心方可一戰。”
張舉亦上前言道:“將軍所言甚是。”
張春也上前,“陛下,今我羯族之士盡皆來襄國,當可從中摘選士卒,各地邊將如張賀度,靳豚、已到昌城,劉國已到繁陽,吾應起襄國之師佔據邯鄲,互為犄角進逼鄴城。”
石祗大喜道:“張將軍謀劃甚好,如此盡起三路大軍使冉閔首尾不能顧,定能一戰而滅。”
張舉卻是憂心,“今我趙國內部動亂,邊關空虛,而強敵窺伺,臣聽說燕國已下薊城,幽州門戶洞開,晉室又蠢蠢欲動,再出淮泗,欲取青兗,若不能速滅冉閔,我趙國恐有亡國之禍。”
石琨進言道:“陛下、張太尉,局勢至此,國勢堪危,臣弟親自領兵,與冉閔決一死戰!到時再回師救援薊城。”
姚弋仲道:“相國大人果是英勇,然冉閔久歷戰陣,乞活軍勇猛,亦非善類,今我襄國之軍雖眾,然未經操練,止烏合之眾,張賀度、劉國等久歷戰陣,熟悉兵事,相國可要從善如流。”
石琨卻是不屑,“老將軍看來年老顢頇,這雄心也漸消磨了,自古殺伐決斷,鼎定天下之兩三人爾。”
姚弋仲情知勸阻不了石琨,只道:“夫廟算決勝,當慮萬全而後動,老臣就是隱隱有些擔心。”
正說話間,劉顯入殿稟報:“陛下,苻健從枋頭,引氐族將士西進,如今已抵潼關,看其動向欲往關中而去。”
殿中有人進言道:“關中之地,本就是氐族發祥之地,此去必不復歸。”
又有一人說道:“苻健向有異志,如今苻健盡收攏其部卒,如蛟龍入海不可制,終有一天會是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