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回 石閔斬石遵迎石鑑 安樂守將鄧桓棄守(第2/3頁)
章節報錯
婢女前腳剛走,宮門外響起軍士的喊聲,“吾等恭請太后移駕他處。”
鄴城城中,石閔此時正在李農府邸和其相對而坐。
忽然從宮內傳來陣陣鼓聲,石閔聞聲看向窗外,天空已是大亮,陽光刺目,薄霧已盡皆消散。
不一會兒,一軍士進府向石閔和李農稟道:“石將軍、李司農,我部軍士已經控住城內各處城門道口,宮城已經拿下。周、蘇二位將軍已送石遵往琨華殿嚴加看管起來,孟準、王鸞等石遵一干人等已皆被擒獲,如何發落還望石將軍示下。”
李農此時緩緩的起身,說道:“石將軍,你我同僚這麼多年,素知你有勇有謀膽略超群,原來你志不在小,我先前沒看懂你。”
石閔聞聽訊息,得知大事將成,也起來活動活動筋骨,笑道:“李農,你我身逢亂世,這羯族欺辱我漢人日久,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如今我等僥倖功成而已。”
李農只看了他好久,“真要這麼做?”
石閔只微微點頭,“斬草毋淨。”旋即向來人傳令道,“石遵親屬家眷盡皆斬首。”
“是。”
那人正要出去,李農府上的門人匆匆趕來,“將軍,府外石鑑特使求見。”
石閔只大手一揮,喝道:“不見,事已至此,已無需多言。你且告訴他,我與他之約定當奉行,且讓楊環傳召令召集眾臣上朝,他且安坐於鑾座之上,我自當擁立。”
門人應道:“是。”便躬身退出府門。
“大將軍。”李農喚道,從懷中取出翠玉攢金花簪放在案几之上。
“這是何物?”石閔問道。
“此乃鄭櫻桃鄭太后心愛之物,那日我從鄴城出逃正是得鄭櫻桃之力,如今石韞使婢女小仇將此物交給我,帶話給我說道,若石閔果忠於石氏,當再立新君,若有異志,石韞也將殉了這趙國。將軍果不負石氏。”
“李司空,言重了。”石閔站起來,“黎庶塗炭,非我之願,若無吾之力,這中原不知道幾人稱王稱帝。”說完徑直出府門。
今日鄴城一片肅殺,宮中已傳令各大臣務必上朝,有要事頒佈。眾臣來到太武殿內,只見宮禁森嚴,甲士林立。空蕩蕩的御座,和周邊密集的甲士卻是極度反常。
楊環只從偏殿而出,前引著石鑑往御座而去。
眾臣看石鑑著法服,戴十二冕琉,皆驚詫不已,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踏踏。”殿外腳步聲齊整,眾臣回頭望去,只見石閔大搖大擺的進來,隨從將領在其身後,威風凜凜。
石鑑在皇位之上意欲起身,旁邊的楊環卻悄悄扶起背,示意其坐好。
只見石閔在大殿御階之下,跪下,身後的將領也“唰”一聲齊齊跪下。
只聞石閔言道:“石遵倒行逆施,引眾臣之怨,境內叛亂四起。臣世受先帝厚恩,已盡誅賊首石遵及其同黨孟準、王鸞等,掃除奸佞。然國不可一日無主,臣恭請義陽王,奉趙國國祚,承千鈞之擔,早日登基,以安民心。”
身後眾將皆呼:“恭請義陽王登基。”
眾臣聽聞,石閔已把石遵及所依仗重臣孟準、王鸞盡皆屠殺,雙股打顫,汗流浹背。
哪知從眾臣佇列盡頭,發出一陣嘲弄的小聲,“哈哈,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主上弒兄無人倫,臣子犯上作亂,如此君臣正好狼狽為奸。”
眾人循聲而望,說話之人原來是光祿卿張斐,此人執禮儀,素矜名節,乃是當世碩儒。
石閔身旁一將領說道:“來人,拖下去,梟首示眾。”
那人怒視眾人,只大叫道:“今日就戮,吾之幸也。這世間的亂世,我已看夠了。”
眾臣見張斐拖出殿外,無不起身跪拜道:“恭請義陽王登基。”
石遵,字太祗,石虎第九子,在位一百八十三日,被廢身死。
燕趙邊境安樂
此時安樂城內,人心惶惶,前部斥候已得知,燕國分三路大軍南下。
前鋒大將慕容霸率軍二萬自東道出徒河,折衝將軍慕輿根自西道出蠮螉塞,燕王慕容儁領大軍與慕容恪,前趙國降將鮮于亮,王叔慕容評等自領大軍,從中道出盧龍塞。三路大軍互為犄角之勢,氣勢洶洶直向趙境撲來,這首當其衝的便是安樂要塞。
駐守安樂的乃趙國徵東大將軍鄧恆,此人也算知兵之人。然在慕容霸駐守徒河以來,鄧恆屢次進犯燕國,未佔到絲毫便宜,反而折損了不少兵馬。
自從石衝南下爭奪帝位,帶走幽州之地大部分兵力,安樂守軍兵力不足,僅兩三千人而已,僅能自保。現在大雪已至,更是盡撤周邊哨所,燧堡,只固守安樂要塞而已。如今得知燕國舉傾國之師殺來,安樂守軍人心惶惶,脫崗者,久出不歸者,更有甚者成隊成對出逃。
鄧恆聞此敵情大急,一日之內數次遣特使趕往薊城、鄴城告急。然遲遲得不到回應。
中軍帳內,一斥候飛身來報:“將軍,燕軍前鋒已過三陘古道,離這兒不足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