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霸略嘆一聲,“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中原人主多患之。今我慕容王族,發跡於草原,質樸清理,國多戰事,我王族中人,只有陷陣涉死之將,未有歡宴淫樂之公,故燕國興旺。”慕容霸緊緊的抱她,說道,“王朝初創,諸公當戮力同心,團結一致,若天下承平日久,結黨營私,心生嫌隙。狂風起於微末,大船毀於斑蝥,禍由內而生,亙古不變也?”

段先略一點頭,道:“我在城中聞聽,原不習兵事世子入平郭與慕容恪一起,掃平扶余叛亂,不日便回都敘功,世子威勢正盛,看來燕王之後幾成定局。”

“世子原也是監國有功,如今又悉得兵事,我輩定當全力輔佐。”

段先看著慕容霸清澈的眼睛,甚是欣慰,“那是當然,只那燕王召聞如何應對?”

“為臣者,不隱惡,不虛美,據實以對。吾之舉,對燕國有大利,當坦坦蕩蕩。”

龍城王宮

燕王立於宏光門城樓之上,城門外廣場前立起高臺。只等世子慕容儁,領燕國大軍凱旋而還。

平扶余的大軍,從龍城南門進來,過朱雀大街,往御道而馳,前面兵士擎大纛旗開道,凱旋的隊伍跟隨後方,將到廣場處。太祝命有司立鼓樂、儀仗,一時之間鐘鳴軍樂鼓聲大作,燕都眾人紛紛圍觀。

只見慕容儁令王玄肉袒牽羊,輿櫬銜璧於前。慕容儁登上高臺,遙拜燕王稟道:“我燕國大軍,賴我王天威,攻無不取,戰無不勝,今俘敵首,特來獻捷於闕。”

燕王俯視樓下之燕國大軍,只一揮手,平伯宣道:“大典開始。”

內侍近臣上告天地,言語戰事艱難,燕軍有勇,主帥有謀,克敵制勝,獻俘虜於燕國先祖,以為告禮。

隨後,侍者以白練為縛帶,裹挾王玄引入獻俘之位,召命有司歷數其罪。

眾人皆曰可殺之。王玄戰戰兢兢,雙股打戰。此乃一走過場。燕王看此甚為滿意,便大手一揮道:“鄙遠小邦,侵我上國,百身莫恕,我燕國有好生之德,不復追究。”

眾人皆曰:“天恩浩蕩。”王玄知趣,頓首俯身,感謝燕王不殺之恩。

世子焚香拜首,禮成。燕王昭告有司刻石記功於其上,奉於太廟,召史官筆錄,永為傳頌。

當夜,燕王特設凱旋大宴,獎賞三軍,與眾位軍士痛飲。席間燕王看向已換布衣服飾的王玄,說道:“扶余小邦,不知王化之聲,汝可知否?”

王玄出列叩首道:“粗鄙小邦不知天朝之威,如螳臂擋車不自量力,罪臣謹叩首再拜。”

燕王聞聽此言卻是大喜,“沒想到鄙遠小邦之主也能受我燕國王教之化,燕國幸甚。”

見此世子慕容儁遙望燕王作揖道:“今我燕國,皆賴父王天威,兒臣謹祝大王壽,我王千秋無期,天威遠播。”

眾臣皆舉杯為燕王道賀。

“扶余小邦,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燕王遣平伯宣讀詔命:“詔命王玄為鎮軍將軍,復鎮扶余,永為燕之番邦,賜以車服,以孤之女妻之,永為盟好。”

王玄聞聽此詔,感慨莫名,深深拜道。

只見世子緩緩舉起酒杯,向眾人說道,“兒臣恭賀我王,我燕國與扶余約為親戚。今王玄妻之以女,則扶余為姻親之國,汝之子便為燕王之外孫,扶余永為燕之屏障,恭賀我王的婿如此。”

眾臣舉杯為燕王、王玄道賀:“臣等恭賀我王,鎮軍將軍。”

燕國朝中漢臣甚為振奮,國相封弈為首起身說道:“今我燕之王化傳播鄙遠,然今四海中原之內,已為鬼蜮,石趙粗鄙,未有遠略。中州黎庶塗炭,民生凋敝,臣請為天下計,我燕國之師當解民於倒懸,奉王道以盪滌賊寇,復我衣冠。”

陽鶩也起身道:“國相乃肺腑之言,臣聞今中原流民入我燕者眾。我燕國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然晉室不復振作,中原不聞晉聲久矣。我燕國必代為行王師,以除暴虐。”

慕容恪上前道:“臣聞霸弟守徒河,悉引流民入我燕之境,濟以糧米,於是路有頌聲。”

慕輿根聽此言,正欲起身,卻見世子示以眼色,讓其不要發作。

只問慕容恪繼續說道:“今兒臣提議,當此之時,我燕國定要秣馬厲兵,當為南圖中原做準備。”

世子舉杯遙祝慕容恪道:“恪弟之言,吾之肺腑,我燕國必將大出於天下。”

東夷校尉劉翔起身奏道:“今我燕國流民者眾,當罷僑治郡縣以為我燕國郡縣,悉與國人同,以安流民。”

罷僑治,置郡縣,燕國此舉意為不再以土族、僑族、鮮卑各族為劃分,熔為一體。

燕王沉思良久,此中之事卻是未曾細想,如今燕國新收納部族,流民幾欲百萬計,若不能化入於燕,空有人口而為之大害,今劉翔此提議確實恰逢其時。。

“此中之事幹系甚大,孤欲平天下,必將仰賴諸公之力,然今為凱旋大宴,孤舉這一觴以謝諸公。”燕王望向劉翔及眾位大臣道:“此中之事,東夷校尉並諸位大臣細細謀劃,務使今歲之中,悉化入燕境。”

“臣謹遵燕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