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劉翔建康訪晉臣(第2/3頁)
章節報錯
府中侍從引二人入茶室,彧弘頗為熱情,說道:“燕使遠來,常遭風沒海,動輒逾歲,這一路頗為辛苦。”言罷,舉起雙手鼓掌,使喚僕人,道:“奉二位使者茶”
只見彧弘府中之人,取出烹茶器具,茶葉泉水,薪柴等物,徐徐展開。水乃引建康城附近湯山之水,茶乃摘自雨花之茶,盛入青瓷之中,以松木為柴,悉心烹煮。不多時便茶香四溢,飄滿廳室。遣侍女奉茶,獻於二位來客。
“素聞江南茶香四溢,果然是‘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區’,哈哈。”劉翔笑道。
卻見彧弘坐於對面,輕輕奉其手中茶杯,喝一口說道:“比之北境則何如?劉使在建康許久,今日登門拜訪,恐非問我討杯茶那麼簡單吧”
劉翔放下茶杯,道:“正是。”
此間三人,彧弘揮手,盡遮蔽左右,只留一侍女,端茶遞水侍奉。
劉翔正身,向北方拱手道:“石虎據士州之地,帶甲百萬,志吞江、漢。自索頭、宇文暨諸小國,無不臣服。惟慕容鎮軍父子,翼戴天子,精貫白日,卻不獲禮之命,竊恐天下移心解體,無復南向者矣。”
彧弘對曰:“慕容鎮軍封遼東公,已位極人臣極矣,今若再進封為王,恐朝野不寧。”說完彧弘端起身前茶杯,吹了吹氣,輕抿一口。
劉翔直了直身子,說道:“先者,公孫淵無尺寸益與吳,吳主孫權尚封他為燕王,賜以九錫。今慕容鎮軍屢摧賊鋒,威振幽、平。羯人石虎,自稱大趙天王,尚且派遣使臣,執以厚禮,意欲拉攏我燕主。且有意封他為曜威大將軍、遼西王,其所求者乃燕趙兩國相安無事。但我慕容鎮軍惡其非正朔,拒不接受。”言之此,劉翔語氣加重,道,“今朝廷矜惜虛名,沮抑忠順,豈社稷之長計乎!後雖悔之,恐無及己。”
“劉使所言甚是,大將軍,燕王,皆為虛名爾。我晉室與慕容鎮軍父子,雖山水遠隔,往來不便。徒慕容鎮軍父子,慕我華夏之儀。既如此,我必為劉使言語陛下。”那彧弘聽到石趙也有意許燕主大將軍,遼西王。萬一晉室失一羽翼,晉帝聲望不顯,恐遭晉帝斥責,故此也神情一緊。
劉翔見此神情,臉上雲淡風輕,輕輕說道:“既如此,在下多謝彧常侍。”
劉翔和鞠運二人拜服。
言及此,二人從彧弘府中出來話別。彧弘送至府門,望其二人,言道:“燕使之意,我已確知。非我輩故意遷延,實乃各中緣由一時不方便陰說。”
“彧大人之意,我輩已知曉,唯恐日久生變。”
劉翔言罷,駕車返回驛館。剛到驛館,卻見一個僕從急切的出來,向二人說道:“劉使所盼的燕王書信,已到館中。”
“快快取來。”劉翔迫不及待的向那人說道。
只見一人速速取出木盒,上面蠟封確未動過。鞠運拿佩刀撬開,開啟木盒,取出書信,呈於劉翔。
劉翔匆匆覽過,將書信傳於鞠運,笑言道:“燕王此表,如泰山壓頂,江河奔流。天命大勢晉室諸臣無此能擋者。”
鞠運看罷,說道:“劉使,事不宜遲。我看這庾冰,庾翼二人的府上,我們還要登門拜訪。”鞠運把書信再次摺好,遞於劉翔,道,“我看,晉臣中,拒封我主為燕王眾臣中,意最堅者非庾氏兄弟莫屬,然其權勢也最盛。”
那書信乃為燕王數月前所書。
高句麗平定之後,燕王對求封之事也興趣大減,但如今燕國朝臣中,心幕晉室者依然不少,故爾還是按群臣之意,予以回信。
那日,燕王攜徵高句麗大軍入棘城。燕王已提前向世子傳下召令,命不得大擺依仗,騷擾臣民,只於這日出時分,剛開城門之際,領大軍悄然入城。
燕王於進城那日,在郊外,命大軍暫歇。命有司備酒。只見燕王端起酒杯,舉手仰天,呼道:“嗚呼燕軍,勁士末路,盡皆屠戮。壯哉王寓,以身殉國,忠貞無二,特封王寓為舉義候,已彰其忠。”說完向這腳下之地撒下杯中之酒。
卻見,燕王又舉起一杯酒,“汗弟英靈在上,王兄已為你破高句麗,此逆賊屍骨盡被我屠戮,今我遼東無憂,你英靈可安息。”言畢又向大地上撒下一杯酒。
卻見燕王望向後面眾將士,徑直走去,忽到慕容翰跟前,拉著他的手一併上前,與其共執酒杯,向天舉起,道:“我燕國列祖列宗在上,今我燕國,已滅高句麗,盡並遼東,至此東境無憂矣。我燕國復得王兄慕容翰,平高句麗之役身先士卒,勇往無前,立下大功,翰兄不負,不負燕國。”
眾將士皆呼道:“建威將軍不負,不負燕國。”
向這燕國的大地上撒下第三杯酒。
這一日,燕王於文德殿上,宣平高句麗眾將士,和都城各文武官員入朝議事。
燕王首議:“今我燕國,踏平高句麗,自慕容仁叛亂之後,禍首移除,這平州之地上只餘宇文一部爾。”
國相封弈上前說道:“大王神武,我遼東軍民,此後不會再陷刀兵之苦,安居樂業,此乃我國之幸”
“誠然幸也,於此,我燕軍可盡往榆陰,安晉兩城轉運,攻滅宇文部,指日可待。”陽鶩出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