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馬努希安心了,來自寶萊塢的勵志電影(求訂閱)(第2/3頁)
章節報錯
還有在抖音、微博、朋友圈等熱門社交平臺上,影片始終處在熱門位置,觀眾在日常生活中就會時刻注意到影片的資訊,給影片增加曝光度和傳播力度也添了不少幫助。
3月份沒有任何節日,國產片也沒有什麼像樣的片子上映,就是一些小成本的數字電影,基本屬於那種哪怕經常看電影的人,都不知道的那種。
不過,好來塢大片卻陸陸續續有五部電影安排在了三月份。
三月初,是好來塢大片的天下。
國產電影,兩週的總票房算下來還不到兩千萬。
3月3日上映的好來塢大片,《金剛狼3》首周票房3.43億元,算是在媒體的預料之內。
好來塢大片,加系列電影的第三部,加狼叔,本身就有不俗的號召力。
真正讓國內娛樂媒體人奇怪的是《一條狗的使命》,該片根據w·布魯斯·卡梅倫同名改編,講述了一條狗貝利經歷多次重生,在一次次生命的輪迴中尋找不同的使命,最後又回到了最初的主人身邊的故事。
該片由美版《忠犬八公的故事》的來塞·霍爾斯道姆執導,他曾憑《狗臉的歲月》、《蘋果酒屋的法則》兩次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要知道,這部電影在北美的總票房不過5800萬美刀。
可是,在國際上卻大殺四方。
尤其是在國內是大受歡迎,票房非常高,首映當天,上映15小時便打破同型別影片首日票房紀錄。首周票房更是超過一億元,屬於叫好又叫座的電影。
用一條狗的視角看世界,也許是這部溫情片最打動人的一點。帶著童真、帶著簡單和純粹,它按“喜歡”和“不感興趣”劃分著這世間的林林總總,卻總是對下一秒充滿了原始的好奇,充滿友善的愛意。
也許,這正是這部動物電影獲得許多明星自來水自發宣傳的原因之一吧。
除此之外,三月份票房最讓人意外的電影,是根據遊戲《最終幻想》改編的同名cg電影《最終幻想15:王者之劍》。
這部電影號稱投資1.2億美刀,在島國的票房卻非常糟糕。
《最終幻想15王者之劍》是一部全 cg電影,作為《最終幻想15》的平行前傳,講述了遊戲之外、發生在魔法王國路希斯的一場壯烈戰爭。
《最終幻想15王者之劍》在國內上映3天多,獲得超2000萬的票房,給人的直觀感覺是:還不錯。
縱向比較:本片在島國小規模上映,10天的票房為1億日元,約合國內600萬元。
橫向比較:同期在國內上映的《生化危機終章》、《刺客信條》也屬於遊戲相關類電影,不過都是真人電影。《生化危機終章》上映3天的票房為6.56億元、《刺客信條》上映3天的票房為1.2億元。
與它們相比,《最終幻想15王者之劍》就不在一個數量級上了。
拋開排片原因,《生化危機終章》眾所周知和遊戲原作沒什麼關係,只是純粹的火爆商業片;《刺客信條》有“法鯊”邁克爾·法斯賓德。
雖然,《最終幻想15王者之劍》的首周票房還不錯。
不過,口碑直接就爛掉了。
作為今年春節檔後第三部登入內地市場的遊戲改編電影,上映第10天,《最終幻想15:王者之劍》實時票房17.66萬,累計票房2790.19萬,累計票房甚至剛剛超過上映三天《美女與野獸》的單日票房2622.43萬元,令人大跌眼鏡。
口碑之爛,跌幅之快,可以說是驚掉了一地眼球,以往就算罵的再兇的電影,也從來沒有走出這個票房曲線。
確實太爛了,就連陳嶼這個遊戲迷,都忍不住吐槽了這部電影。
電影雖然在人物細節還有劇情上面下足了功夫了,但是,卻忽略電影劇情方面討好觀眾了,這是一部徹徹底底的粉絲向電影,如果你是ff15的粉絲的話,你絕對這部電影非常喜歡的!如果你不是的話,你就跟小禮哥我一樣看的雲裡霧裡的感覺,根本不知道說些什麼!
還有就是在劇情上面了,這部電影的故事是發生在ff15之前的故事,也是為了遊戲做的前期鋪墊工作,因此也可以說這是一部前瞻性的作品。但是,我個人認為這部前瞻性作品做的並不是很好,在故事劇情上面有種我褲子都脫了,你就讓我看這個的感覺,故事在最重要的時候,戛然而止!
從遊戲改編電影,目前全球的成功桉例無非《古墓麗影》系列、《生化危機》系列、《寂靜嶺》系列和拿下內地14億票房的《魔獸》等寥寥幾筆。
龐大的粉絲群是電影公司紛紛瞄準此類影片ip的基礎,但也無疑是一把雙刃劍,重情懷的粉絲會覺得有一個膜拜的場景甚至一個片名就夠了,而重代入感的粉絲可能會要求世界觀要與遊戲接軌,全景要忠於遊戲的情節,對影片的期待值會更高。
與此同時,遊戲改編電影還需要兼顧更大的市場群體——普通觀眾,而對這類人來說,一個看得過去的故事架構會比還原遊戲裡某個特定的場景重要得多,如何在兼顧本就有分歧的原著粉的同時再去爭取更多的普通粉,就成了這類電影的終極難題。
選擇忠於電影的諸如《刺客信條》,基於遊戲元素,導演創作了一個全新的故事。而為了讓這部電影符合玩家的認知,所有的經典戰鬥場景、跑酷等特技鏡頭都由真人完成,甚至遊戲中最經典的動作“信仰之躍”也是在真實地點由專業特技演員完成的。
而為了構建一個邏輯上顯得通順的故事,導演在結局上還參考了更多觀眾的意見,將原本設定的刺客“團滅”結局改成了歡樂的大逃亡收尾,在最大限度贏取觀眾的道路上煞費苦心。
選擇忠於遊戲的成功代表則是《寂靜嶺》,影片對遊戲三元世界觀和宗教隱喻的繼承無疑是對遊戲精髓的把控,而更被貼上“複製遊戲”標籤的則是對場景的還原,小鎮的建築完全是複製遊戲基礎的實景,而濃霧的特效則將遊戲的氛圍徹底代入,最終收穫了遊戲玩家和普通觀眾的雙“點贊”。
從某種角度說,只要沿著這個方向拍下去,觀眾都會對這類電影欣然接受。
而《最終幻想:王者之劍》顯然是遊離於遊戲改編電影ip主流之外的不成功典範。事實上,如果說選擇真人cg電影的形式註定了這部電影在票房吸引力上的先天不足,那麼其對故事與遊戲關係把握的完全脫節,更進一步為其票房折戟蒙上了一層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