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奔跑吧!兄弟》南韓之旅篇結束,跑男的收視率再創新高,csm50城市網收視率達到了2.889%,收視份額為9.589%排名第一。

&n全國網同時段收視率1.98%,收視份額為6.79%,排名第一。

隨著每週一期連續播出,在收視率連創新高下,各大電視媒體、平面媒體、網路媒體,社交平臺上如微博、貼吧、某乎等的話題和關注度都達到了爆表的程度。

一時之間,連路人都被這檔節目的討論話題所吸引,紛紛尋找資源,想要一睹為快。

《奔跑吧!兄弟》的貼吧裡,到處都是求種求資源的貼子。

“誰有會員,借兄弟看看,來日必有厚報!”

“同求,我願意用我三百g的資源換幾天的會員看一看!”

“臥槽,樓上借一部說話!”

“三百g?我有一個t的,只求一天會員資格!”

幾個換資源的貼子出現後,樓瞬間歪了,什麼好人一生平安都出現了,真是離譜。

《奔跑吧!兄弟》這檔節目在跑男團出國與南韓少女時代和南韓跑男團的進行挑戰後,更是圈粉無數。

&nc再次成為了媒體的寵兒,在沒有什麼重大娛樂新聞時,炒作跑男團的新聞成了媒體小編們的救命良藥。

月底是吃肉還是喝粥,就看他們能不能把話題度炒作起來了。

看在錢的份上,也由不得他們不用心炒作了。

在媒體炒作,吃瓜群眾狂歡的狀況下,某乎一則【《奔跑吧!兄弟》持續火爆,sbn電視臺的成功秘訣】的文章更是引爆了網際網路絡。

文章從幾個方面介紹了這檔綜藝能大火特火的原因。

第一個自然是新穎的節目策劃。

在這之前不管國內還是國外都沒有一檔大型戶外明星真人秀型別的綜藝節目,此節目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白。

以往的真人秀或者是在室內進行,或者是室外的旅遊型別節目。這些綜藝,就算用的是明星藝人,也都是十八線的小藝人。

要知道,大明星的出場費又貴,而且他們檔期也少,想留足充沛的時間,拍攝一檔需要長達數月的節目,那真是天方夜譚。

困難雖然很多,節目型別也不少,但是將多種型別節目結合而且克服種種困難,最終還取得成功的,有且只有《奔跑吧!兄弟》這一檔節目。

第二點則是奔跑團成員配置恰當,參與嘉賓增加了神秘感。

從第一期開始的6+1奔跑團就是一個固定的mc組合,在固定組合不變的情況下,多變的嘉賓給觀眾超強的期待感。即使每一期換幾個嘉賓,也都是明星而且還是帥哥加美女的組合,給觀眾一種成員們都是郎才女貌的印象。

在節目有趣程度高,笑點充足的情況下,顏值就是節目的加分項,畢竟大多數觀眾都是顏值黨,顏值勝過一切嘛。

文章細細的總結了一下,除了每期的固定mc,節目組請來的明星嘉賓,大多數都是年輕的大美女級藝人,也更能吸引年輕男性觀眾的視線。

&nc的人設各不相同,互有補助。例如超哥的隊長,晨的力量,赤赤的搞笑,以及允兒的顏值擔當。這些都是針對不同的受眾人群,吸粉指數飆升也是可以理解的。

&nc的吸粉數量下,不同嘉賓帶來的粉絲又有可能成為節目的粉絲,如此迴圈往復,節目大火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第三則是遊戲設定新穎,引起了小範圍的撕名牌熱潮。

真人秀節目通常都是靠各種遊戲吸引觀眾,跑男也不例外。跑男透過大量原創新穎的遊戲,很是吸引了一波眼球,聽說最近播放的一些綜藝節目已經對跑男的遊戲進行了模仿。

這些模仿遊戲,線上下大受歡迎,很多觀眾都從其中找到了樂趣,有些遊戲更是走進了校園。不管大人還是學生,都從中受益,因此節目也更加受全年齡段的歡迎了。

什麼指壓板接力、水上乒乓球、記憶力飛椅、造紙船渡江、撕名牌等遊戲,都是觀眾們聞所未聞的遊戲,更是體力與智力的完美融合,親身實踐更是刺激無比。每週守在電視前面,想要看看有什麼新遊戲的年輕觀眾更是比比皆是。

第四就是高畫質攝像,精美的畫面以及精良的剪輯了。

節目的攝像的蒙太奇拍攝方法,後期的畫面特效,字幕配圖,這些通通增加了畫面感及搞笑氣氛,特別是把嘉賓節目中的尷尬笑點都表現了出來,三百六十度全面觀察嘉賓,這在以往只有東京的綜藝節目會這樣做。

網路上,吃瓜群眾、真愛粉絲、腦殘粉、黑粉們圍繞著這篇文章以及播出的幾集節目開始了熱烈的討論。

粉絲喜歡節目的理由非常多,比如理性粉絲的理由是:

“我覺得這檔節目很好看,首先宣傳了國內的文化,這算是文化輸出了。再一個,節目中多數主題充滿了正能量,難道不比那些三觀不正的節目好太多了嗎。”

“跑男這檔節目遊戲多,作為學生黨,很多遊戲和同學們一起玩感覺很有意思,即提升了同學間的團結氛圍,也能起到鍛鍊身體的目的。”

“難道各位不覺得劇本很厲害嗎?反正是給了我一種引人入勝的感覺。這讓我更加期待之後的節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