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之所以對同一數字作出不同的感嘆,是因為二人對這件事的認知有偏差。

元老道認為這個人數多,是透過其他人傳教時的資料判斷的。

就算是有豐富經驗的智冠天下,精挑細選了十名信徒等了一天後,增加的信徒也只有九十七名。

這是智冠天下與元老道交流信仰之地這遊戲攻略時候親口說的。

以智冠天下的氣度,不可能在這種小事上撒謊。

不要覺得九十七這個數字很少。在元老道熟悉的論壇使用者裡,智冠天下已經算是獨一檔了。

元老道知道的首日發展信徒第二多的是他自己,有六十三名。

剩下的那些論壇使用者都是數名到十數名不等。

所以當元老道知道索清秋首日發展的信徒竟然有四百六十九名的時候,相當震驚。

尤其離譜的是,這其中竟然還有三名真信徒,兩名狂信徒,以及一名聖靈。

這可是聖靈。

成為聖靈的首要條件就是全心全意地相信自己神祇所傳達的理念。

不僅要完全相信,而且要完全理解。

而且在信徒相信並理解了神祇的理念後,還能下定決心,以此為目標為之奮鬥終生。

這可不是喊喊口號就行,畢竟信徒自己的內心不是簡單地喊喊口號就能欺騙過去的。

而索清秋之所以覺得這人數少,是因為他知道他傳給其他人這套體系的威力。

尤其在這個世界,神祇不會騙信徒簡直就是這個世界的基本設定。

信徒信仰神祇,透過供奉信仰之力換取生活富足。

而索清秋提出的這套玩法,信徒的信仰之力的來源,不光可以透過每日祈禱。還可以透過多傳教來獲得。

而且透過傳教來獲得的信仰之力理論上限要比每日祈禱高太多。

充足的信仰之力不只能讓人過上富足的生活,還能換來更多的物質享受。

這些前提條件加在一起,就會造成一個局面。

每一個信徒都對傳教充滿了動力和熱情。即使不是每個人都有很強的行動能力,但至少不會有人對傳教毫無熱情。

試一試又不會懷孕。

在索清秋的計算中,自己那套理論和理念說起來並不複雜,一次傳教也就耗時不到一個小時。

一天的時間,勤勞點的信徒甚至可以傳播十幾次。

十個初始信徒,只需要裂變五六次就可以達到當前的規模。

而且傳教又沒有一對一的規定,一個教徒一次完全可以給一個四、五口之家傳教。

怎麼到了第一天結算的時候,自己的信徒如此的少?

當二人分別訴說了自己的觀點後,二人同時陷入了沉默。

自己想錯了?

元老道率先反應了過來,先解釋了索清秋的疑惑:“神祇出現的地點雖然隨機。但是都是一些人口不多的小鎮。”

“如今這四百多人,可能已經是小鎮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人口了。隨著你的教徒傳播的人數越來越多,他們找到的人重疊性就越高。”

索清秋不死心地又刷了幾遍系統介面,發現增速確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快。

“元前輩,每個神祇的傳教之地都如此小的話,何時才能將教派的規模擴張到足夠大?不會一年的時間都不夠吧?”

元老道抽了抽嘴角,無奈的說道:“是什麼讓你有了一種錯覺,一年的時間可以發展出一個足夠規模的教派?”

“在信仰之路里,你與信徒基本不能交流,能操控的也只能大略的傳教方向與方針。”

“資質普通,對傳教沒有太多天賦,運氣也很普通的神祇,在這世界建立一個能每日收穫足夠溫養一小時真靈的信仰之力的教派,至少也需要三百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