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蘭國,亞森迴廊地區,吳川道。

在往年,六月底的亞森迴廊地區,是一派豐收的景色,到處都洋溢的豐收季節的喜氣洋洋的氣氛。 在肥沃的田野裡,到處都是忙碌的人群,農民們將成熟的水稻收割起來,集中曬乾,歸倉儲藏,同時將田野裡的水稻稻草也集中起來,堆成一個個高高的稻草垛,家家戶戶的稻草垛下面都會綁著耕牛,這時農戶們賴以生存的基礎。

這時候一般都會下雨,不過不下雨也沒有關係,來自亞森河的水源足夠亞森迴廊的稻田灌溉的,亞森迴廊擁有整個依蘭大陸最發達的水利設施。 收割後的稻田經過十多天的浸泡以後,又可以重新耕種了,耕牛們拉著鐵犁將土地翻出來,混合著家家戶戶積累起來的農家肥,重新攪拌成平整的原野,於是插秧的日子又到了。

作為依蘭大陸最高產的水稻產區,亞森迴廊擁有非常發達的農業文明,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從他們有記憶的時候開始,水稻就已經成為他們生命中的一部分,無論日出日落,雲捲雲舒,生活在這裡的絕大部分人們,都是為了水稻而忙碌的,水稻就是他們的一切。 不論外面的風雨怎麼變幻無常,對於亞森迴廊的居民來說,都沒有太大的關注的必要,反正無論是誰統治這塊區域,他們都要照樣上繳三分之一或者更多的水稻作為稅收,每天辛辛苦苦地耕作。 最後得到也不過是勉強維持活命的稻米罷了。

這裡的城鎮,基本上都不大,數量很多,相隔不遠,看起來好像是一串串斷裂的珍珠,最大的城鎮大概也是有十萬人口。 因為這裡是平原,除了水稻以外。 沒有別的太多產業,所有的商業貿易似乎也和水稻有關。 單一經濟造就了亞森迴廊地特色和輝煌,但是也使得這裡成為了單純的糧食輸出地,其餘地行業都和這裡無緣,有點類似於自給自足的經濟特色,註定了這塊地方不能成為依蘭大陸的經濟中心。

從批判的角度來講,是水稻導致了亞森迴廊的崛起,是水稻導致了亞森迴廊在依蘭大陸的地位。 同時也是水稻嚴重的制約了亞森迴廊地綜合發展。 在亞森迴廊的歷史上,無論是來自哪個國家的統治者,都將這裡當作了單純的糧食產地,除了糧食的產量以外,沒有人會關心亞森迴廊的其他,他們只關注今年能夠搜刮到多少萬噸的糧食,要不要提高徵收率,至於是否會餓死人就沒有人關心了。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除了糧食,其實也就是除了水稻以外,亞森迴廊基本一無是處。

當然,這個水稻還是很要命地,大多數的國家都會為了它不惜鋌而走險,尤其是在國內糧食產量不足的時候更加如此。 依蘭國當初不惜冒險佔領亞森迴廊,就是迫於糧食壓力越來越大,不得不悍然發動攻擊。 在控制了亞森迴廊以後,依蘭國是大力鼓勵發展水稻生產的,也的確制定了不少有效的刺激措施,每年地六月份都要進行大量的考核和評比,單畝水稻產量最高的,一般都會獲得令人振奮的獎賞。

然而,今年的六月份,亞森迴廊卻顯得有點特別。 也顯得分外的冷清。 除了大量向外面運輸糧食的馬車以外,所有的田野看起來都非常的空曠。 非常的荒涼,除了漠然佇立地稻草人,還有就是大量地依蘭國士兵了,農戶們似乎感受到了戰爭的氣氛,要麼紛紛向亞森迴廊地內部撤退,要麼就躲藏在自己的家裡很少出來。

亞森迴廊的道路還是很發達的,在這裡修建道路不需要太大的工程,平常,這些道路一般是很少馬車的,但是今年卻不同,運輸糧食的馬車絡繹不絕,他們都在忙著將糧食運輸回依蘭國。 在過去的兩三年時間裡,依蘭國在亞森迴廊囤積了大量的糧食,尚未來得及運回國,現在隨著藍羽軍的到來,他們必須爭分奪秒的將這些囤積的糧食全部拉回去國內,否則,就要成為藍羽軍的戰利品了。

亞森迴廊的主要城鎮上到處都是依蘭**隊計程車兵,他們端著震天步居高臨下的監視著每一個過往的行人,感覺每一個人都好像是藍羽軍的間諜。 震天步槍的刺刀在陽光的映照下散發著令人膽魄的寒光,的確讓每個過往的行人都感覺到非常地不安。 在槍支的製造方面,依蘭國也許不怎麼樣,但是在各種刀的製造技術方面,絕對稱得上專家,刺刀也不例外。

很多城鎮都實行戒嚴了,以往活躍的糧食商人,現在都被禁止入境,糧食買賣被毫不留情的取消了,所有農民生產的水稻都納入了依蘭國當地官員的控制當中,農戶的家裡只按照人口留下了極少數的糧食。 大量的農田被徵用來作為修築防禦工事了,尤其是沿著亞森河兩邊的馬路地帶,周圍的農田基本都被依蘭**隊挖掘成了深深的彎彎曲曲的壕溝。

在很多比較突出的高地上,都駐守著全副武裝的依蘭**隊士兵,他們居高臨下的控制著周圍的地區,警惕的等待著藍羽軍的到來。 這些高地其實相對高度大概也就是三十四米,可是在這個一馬平川的亞森迴廊上,顯得相當的引人注目,控制了這樣的小山包,就等於控制了周圍幾平方公里的區域。

這些高地都是軍事禁區,普通的老百姓是絕對不能進入的,除非有特別的關係,其實進去了以後就會發現,高地下面已經基本被掏空了,成為了龐大的地下洞穴,囤積著大量的武器彈藥和糧食物資,有些地方還專門是依蘭**隊士兵休息的區域。 這些地下洞穴和周圍地壕溝都是緊密相連的。 順著壕溝可以一直往前走,然後兜繞回來,永遠沒有盡頭,好像迷宮一樣。

這就是依蘭**隊準備用來對抗藍羽軍進攻的連綿工事,是依蘭國大皇子蕭楠和心腹部下蕭瀾等人共同研究了以後做出的。 有人開玩笑說,在天元1732年的上半年,依蘭**隊幾乎成為了工兵部隊。 這是很有道理的,除了必要的軍事訓練以外。 依蘭**隊地確花費了相當的時間來挖掘和修整工事,連很多將軍都在蕭楠地鞭策下親自參與了挖掘工事的行動。

依蘭國陸軍銀鷲軍團的司令官蕭伯納上將一早就離開了自己的司令部,前往各個要塞視察戰備工作。 他騎馬順著亞森河視察周圍的防禦工事慢慢的前進著,不時地停下來觀看,還詢問附近計程車兵有關工事地詳細資料,因為得不到滿意的答案,他還罵了幾個人。 有一個依蘭國陸軍的中隊長因為偷懶。 在部下士兵辛勤挖掘工事的時候還躺在自己的軍營裡睡懶覺,結果正好被蕭伯納看到,當場下令將他槍決,這一聲槍聲極大的震撼了所有依蘭國士兵的心靈,他們知道,司令官是動真格的了,藍羽軍也很快就要到來了。

亞森迴廊沒有太多地制高點,一眼看過去。 都是無窮無盡的平原,除了某些小山包上的灌木叢以外,甚至沒有任何的植物,水稻主宰了這裡的一切土地,這裡的一切土地也都是屬於水稻地勢力範圍。 這是一個典型的易攻難守的地區,在歷史上。 還沒有哪支軍隊可以在亞森迴廊防守成功的,從來都是進攻的部隊佔據主動。 以前的龍京**隊不行,後來的唐川帝**隊也不行,不知道現在的依蘭**隊行不行。

然而,儘管這塊地區是典型的難以防守的區域,但是依蘭**隊依然不願意將這塊地區拱手相讓給藍羽軍。 依蘭國本來就是一個糧食無法自給自足地國家,在佔領了亞森迴廊以後,糧食緊張地局面才得到了稍稍的緩解。 要是沒有了亞森迴廊,依蘭國地糧食供應將不得不重新回到六年前,這是依蘭國的高層和依蘭國的普通民眾都難以接受的。 依蘭國皇帝蕭邦和他的兩個兒子都很明白。 即使付出再大的代價,依蘭**隊也必須守住亞森迴廊。 守住這條依蘭國的生命線。

所以,儘管預料到防守亞森迴廊將是很艱難的任務,依然沒有誰主張放棄亞森迴廊。 在這塊平原地區,密密麻麻的壕溝成為了最主要的防守方式,為了抵抗藍羽軍的攻擊,在亞森河的沿岸,在亞森公路的兩邊地區,依蘭**隊都挖掘了無法計算的壕溝,按照蕭伯納的估計,只要藍羽軍進入這片區域,他們就會被沒有盡頭的壕溝陣地戰給活活的累死。

站在一個要塞陣地上,蕭伯納很仔細的檢查各種共事的堅固程度,他親自用手拍了拍壕溝兩邊的泥土,還調查了有關的防炮的洞穴,看看上面的泥土是否足夠的結實。 這樣利用壕溝陣地戰作為主要戰鬥方式的戰鬥,蕭伯納和絕大多數的依蘭**隊高階指揮官都沒有經歷過,他們也處於緊張的學習階段。 經過沉香城外的沉痛教訓,依蘭**隊痛定思痛,最後不得不無奈的接受了殘酷的現實:如果依蘭**隊不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他們是絕對可能打敗藍羽軍的。

藍羽軍海軍的劉航艦隊炮擊依蘭國首都涅羅西京,給了依蘭**隊脫胎換骨的契機,那就是大皇子蕭楠重新掌握了軍權。 在大皇子蕭楠的主張下,依蘭**隊下定決心,全面向藍羽軍學習,想方設法的運用藍羽軍的作戰理論和作戰技術來武裝自己。 蕭楠毫不猶豫地摒棄了依蘭**隊曾經引以為豪的蕭沉精神,拋棄了依蘭**隊原來覺得天下第一的斧頭等武器,全面換裝了震天步槍等熱兵器,並且參考藍羽軍的作戰理論,制定了熱兵器的作戰理論。

原來學習藍羽軍取得相當成果的依蘭國陸軍第37步兵師,在這個時候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大部分的幹部和有經驗計程車兵都被分配到了其餘地依蘭**隊,透過言傳身教的方式。 讓其餘的依蘭**隊儘快的從冷兵器時代的作戰方式進化到熱兵器時代的作戰方式上面來。 由於蕭楠本人的巨大影響力,還有他推行新式戰法地不遺餘力,不管願意還是不願意,絕大多數的依蘭**隊都摒棄了以前地作戰理念,開始向原來的第37步兵師靠攏。

這些蜿蜒曲折的戰壕就是他們的傑作,為了對抗藍羽軍的兇猛火力,依蘭**隊在挖掘壕溝方面是不遺餘力的。 也進行了很多很有創意的發揮,例如哪些堅固地放炮洞。 一眼看過去。 幾乎看不到戰壕的盡頭,也看不到多少的依蘭**隊士兵,絕大部分的依蘭**隊士兵,都躲藏在了深深的地下。 在藍羽軍發動進攻的時候,他們會躲避過藍羽軍的炮擊以後,才重新出現在壕溝裡。

看著無邊無際的壕溝,蕭伯納上將總算感覺到心裡踏實了一點。 對依蘭國地未來似乎又充滿了希望。 藍羽軍就算再厲害,想要透過這些彎彎曲曲纏纏繞繞的戰壕,恐怕也不是容易的事,他們的大炮總不能將這些壕溝完全的蕩平吧?只要他們的大炮不能完全地發揮威力,依蘭**隊的震天步槍還是能夠堅決的阻擋藍羽軍的進攻步伐的。

在依蘭國陸軍第37步兵師指揮官蕭瀾少將親自示範下,依蘭**隊廣泛了開展了針對藍羽軍的研究,研究藍羽軍作戰的特點,研究如何對抗藍羽軍的這些作戰特點。 廣開言論。 集思廣益之下,依蘭**隊也的確取得了不少的成績,積累了不少地經驗。 尤其是在防止藍羽軍地炮火殺傷方面,依蘭**隊是下了很大的苦功地,在攻打沉香城的戰役中,依蘭**隊在藍羽軍的炮火下面損失了大量的人員和物資。 針對藍羽軍鋪天蓋地的炮火,依蘭**隊採取了深挖洞,廣積糧的策略,這個策略在亞森迴廊的防禦工事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另外,在防止藍羽軍的精銳小分隊突擊方面,依蘭**隊也進行了相當數量的演習,蕭伯納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即使依蘭**隊遭受到藍羽軍的突然襲擊,也不會陷入徹底混亂的狀態。 他們已經制定了多套的應急方案,不給藍羽軍斬首的機會。 依蘭國的情報部門還是有點能耐的。 赤煉教的滅亡讓他們意識到了藍羽軍的新戰法。 並且針對這些新戰法展開了強有力的反擊措施。

蕭楠的威名在依蘭**隊中是無人能及的,他就是依蘭**隊的旗幟。 無論是鏖戰多年的老資格將領,還是剛入伍的新兵,對於蕭楠的命令都不敢有絲毫的牴觸情緒,即使像蕭伯納這樣的頂級將領,在蕭楠態度強硬的時候,也不敢說個不字。 這一次,蕭楠暫時還沒有在戰場上展示出自己的神機妙算,但是,在和藍羽軍接軌方面,蕭楠是的確做了很多的工作。 在他的強硬態度下,相當數量的思想僵化的軍隊指揮官被毫不留情的就地撤職,極大的加速了依蘭**隊的進化。

當然,依蘭**隊的進化瞞不過藍羽軍的眼睛,藍羽軍也在快速的進化。 為了順利的攻戰亞森迴廊,藍羽軍也是做了不少的功夫的。 以前藍羽軍最缺乏的就是人員,但是現在隨著藍羽帝國的建立,這個藍羽軍最要命的弱點已經被逐漸的彌補,目前的藍羽軍陸軍,已經發展到六十多個旅(團),按照平均每個旅(團)五千人計算,藍羽軍陸軍的總人數也達到了接近三十五萬人。

藍羽軍的質量本來就要比絕大多數的依蘭大陸國家軍隊要強很多,他們對於熱兵器的掌握也熟練很多,即使最普通計程車兵,在熟練的發揮自己的火力方面,也要比最有經驗的依蘭**隊士兵要強。 依蘭**隊雖然擁有了類似的武器,可是卻沒有數量運用這些火器的經驗。 依蘭**隊目前唯一的優點就是人多,僅僅在亞森迴廊地區,就有二十多萬人馬,這個數量,是藍羽軍短期內絕對達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