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北風烈(1)(第1/2頁)
章節報錯
.
美尼斯地區,虎川道,高寧府。
深秋時節,高寧府的街頭上紅彤彤的一片,街道兩邊栽種的楓樹,都在這個時候完全綻放了最迷人的色彩。一片片的楓葉交織成一塊塊的紅霞,在秋風中輕微的盪漾。不時地會有凋零的悽紅的楓葉在秋風的吹拂中飄落,旋轉著在秋風中飛舞,直到最後棲息在街道上的某一個角落,將整條街道都染成了淡淡的紅色,好像有無邊無際的火苗在輕微的跳動。
從唐川帝國進入美尼斯地區的時候開始,高寧紅葉就成為了美尼斯地區的著名風景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文人墨客前來觀賞,並題詩留念。在整個美尼斯地區中,高寧府的楓樹是最純正的,也是最密集的,楓葉泛紅的季節也最當時,剛好在秋高氣爽的九月。高寧府的周圍,都是連綿起伏的丘陵山地,上面也栽滿了大大小小的楓樹,每到秋天,這裡就會成為美尼斯地區最為詩情畫意的地方。
只可惜,層林盡染的楓葉,改變不了高寧府的淒涼氣息。
籠罩在如火如荼的紅葉下的高寧府,所有的街道都是荒蕪的,冷清的,除了部分觀看落葉的人們,街道上沒有什麼的人煙,街道兩邊的商店非常非常少,只有在街道上不斷的來回巡邏的摩尼教武裝。他們都身穿紅色的服裝,紅色的短打小褂。紅色地寬檔褲,連扎頭髮的絲帶都是紅色的,因此稱之為紅巾軍。有人說,紅巾軍的衣服就是用碾碎的楓葉汁來浸泡而成的,上面帶有濃烈地樹葉味。
高寧府原來不是那麼冷清的,雖然商業貿易沒有碧江府等地方的經濟繁榮昌盛。但是作為南美尼斯地區最靠近草原遊牧部落的一個唐族人聚居地,這裡是唐族人和草原民族部落交換商品和馬匹的重要基地,交易量都很大。當年蕭摩訶統治美尼斯地區的時候,每年都有大量的馬匹在高寧府被販賣到帝國內地,成為唐川帝國騎兵不可缺少的戰馬來源之一,同時的,也有大量的鹽、茶和其他商品被交換到血色高原。
然而,自從美尼斯地區戰亂爆發,摩尼教控制虎川道以後,由於教義教規地影響。一直採取打擊工商業發展的政策,對於統治區域內的商業貿易採取壓制和滅絕的手段,取締了所有的商鋪,沒收了所有地商業從業人員的資產,迫使他們改買田地。甚至不允許在街道上擺攤販賣。一旦發現有人私底下從事商業活動,立刻就是上斷頭臺的後果。在這幾年間,那些來往過路商人因為不小心而死於摩尼教的屠刀之下的,不在少數,甚至連東海堂這樣地貿易商團。在虎川道的活動也完全是出於地下的。
在摩尼教教主泉修泓最新稽核頒佈地摩尼教教義修正版中,依然將物品的分配供給收歸摩尼教所有,物品的分配供給制作為摩尼教控制區域內的基本政策。沒有任何的動搖。一切的消費品和生產資料,都要由摩尼教的各級領導來實行分配,其他任何人不得私自使用,否則會被視為違背教規而遭受嚴重處置。這個處置,一般情況下,都是吊起來活活的餓死。在高寧府郊區的楓樹上,偶爾出現一兩個被吊死地人,並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屍體一般就被埋在楓樹底下。據說是最有營養的肥料。
摩尼教可以控制的地區,實際上長期只有虎川道而已。在虎川道,也只有南部地區稍微富裕一點,北部的戈爾巴託和特帕克地區,都是很小的城鎮,少數民族眾多,民族複雜,而且經常經受戰火的蹂躪和摧殘,不堪重負,摩尼教軍隊和捕手的光明帝**隊在這裡你來我往,展開激烈的拉鋸戰。在殘酷的戰爭中,這裡的居民紛紛選擇了逃難,向南遷居到高寧府的附近,使得戈爾巴託和特帕克地區的大部分田地都荒蕪了。
由於以上的還有其他的各種各樣的原因,在摩尼教的控制區域內,物質是極其缺乏的,糧食的供給也嚴重不足,如果按照人口攤派,這裡的每個人只能夠領取到滿足自己需要的三分之一的糧食。但是摩尼教推行的極端的平均主義政策,執行效果相當的不錯,包括泉修泓在內的人員,都是嚴格的按照供給制來生活的,這使得區域內的居民雖然經常處於飢餓的狀態,但是始終不會產生不平衡的感覺,因此他們寧願捱餓受罪,也不會有其他什麼太多的想法。
更何況,摩尼教的許多教義還是很吸引人的,使得普通老百姓對於摩尼教的擁護程度還是相當高的,這也是為什麼摩尼教軍隊可以抵抗來自部收的光明帝國集團的巨大壓力的原因。虎川道的人口不足兩百萬,土地不足五萬平方公里,卻養育了近三十萬的摩尼教武裝,而且在頻繁的戰爭中始終屹立不倒,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尤其是在最近的幾年,捕手明顯的加大了對摩尼教的騷擾和攻擊,虎川道西北方的戰事幾乎就沒有停頓過。
早在天元1728年的年底,楊夙楓就注意到了摩尼教的獨特經濟體制,並且從中吸取了一部分的經驗,作為《藍羽軍法典》的有益補充。正是由於當地民眾對於摩尼教的忠誠度還很高,紅巾軍的戰鬥力和士氣都不錯,所以楊夙楓始終沒有考慮主動地對虎川道用兵,改而選擇了魯尼利亞王國。
然而,摩尼教的這種獨特的經濟政策,雖然具備很多優點,並且在短期內可以產生極大的效果,可以最大限度的集中人力物力來對抗強大的敵人。但是,毫無疑問地。這種高度集中的經濟政策弊端也是顯著的,它極大的扼殺了生產的積極性,逐漸的養就了一大批吃閒飯地人,許多人在工作中出工不出力,混日子,得過且過。嚴重的降低了生產效率。
從天元1729年6月開始,虎川道不得不開始從外界進口糧食,以彌補自己生產的嚴重不足。當時的晴川道地區,還完全處於彭越判軍的控制下,為了共同對抗藍羽軍,彭越出賣了大批的糧食給摩尼教。但是隨著現在藍羽軍進入晴川道,逐漸的切斷了彭越判軍和摩尼教的連線關係,摩尼教頓時感覺到物資補充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了,甚至快到了崩潰的邊沿。
只可惜,現在泉修泓還沒有時間來顧及到經濟上地問題。來自瓦拉人的巨大壓力讓他倍感疲憊。克拉馬奇率領的瓦拉人騎兵,擺出了一副興師問罪的樣子,徘徊在高寧府的附近,戰馬嘶叫,狼牙棒閃動著攝人地寒光。嚴重威脅到摩尼教的安全,迫使貴為教主的泉修泓也不得不親自出面處理。
克拉馬奇的遊牧騎兵居然在小湯山要塞如此之快的折戈而回,而且損失如此地慘重,實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在短短的一個下午地戰鬥中,瓦拉人騎兵就損失了三千多名英勇善戰的騎士。五千多匹戰馬,甚至連統兵大將之一的羅爾丹也身負重傷,只能依靠他本人的堅強意志在勉強的芶延殘喘。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那已經是奄奄一息的命,根本沒有醒過來的可能。
對於這次難以接受的失敗,克拉馬奇將責任全部推託在了摩尼教的身上。一到高寧府,克拉馬奇立刻前往泉修泓地居住地修羅殿,當著泉修泓的面大聲責怪摩尼教居心不良,沒有提供有關藍羽軍的準確情報,以致讓瓦拉人損兵折將,大敗而回。為了發洩自己的怒氣。克拉馬奇甚至用馬刀砍斷了兩根木桶大的木柱,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泉修泓在盛怒之下,總算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沒有當場將克拉馬奇格殺,不過兩人之間的氣氛已經相當的不愉快。克拉馬奇根本沒有將泉修泓放在眼裡,沒有給他絲毫的尊敬,而泉修泓則在心裡暗自的鄙夷瓦拉人騎兵的戰鬥力,認為瓦拉人是不是有點外強中乾,同時對於克拉馬奇表現出來的傲慢顯得非常的反感。泉修泓甚至覺得瓦拉人之所以會大敗而歸,多半的原因除在統帥克拉馬奇身上,克拉馬奇根本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統帥。
尤其是在9月18日晚上,羅爾丹最終傷重身亡,瓦拉人和摩尼教的矛盾達到了頂點。在羅爾丹最後斷氣的病房之內,克拉馬奇在悲痛之餘,叫囂著要率軍將高寧府夷為平地,他的衛兵們和摩尼教的紅巾軍產生了身體上的直接衝撞,有十幾個人當場斃命,幸好泉修泓出面制止,才避免了事態的進一步擴大。但是從此以後,克拉馬奇已經對摩尼教產生了極大的懷疑,再也不願意單獨出現。
這是雙方都未曾料到的結局。
原本商議的好好的共同對付藍羽軍的格局,變成了自己內部雙方要撕破臉的局面。
在高寧府的附近營地,三萬瓦拉人騎兵整裝待發,足足有一萬人的瓦拉人騎兵時刻準備著投入戰鬥。他們在軍營裡面也是騎在馬背上的,吃飯睡覺都在上面,只有克拉馬奇一聲令下,他們立刻就可以衝進來高寧府,用他們的狼牙棒砸碎每一個人的腦袋。
當然了,摩尼教也不能沒有絲毫的防備。在高寧府的城內河郊區,也有三四萬的摩尼教精銳軍隊枕戈待旦。高寧府城頭上的摩尼教守軍,也是時刻準備著投入戰鬥的,他們的弓箭武器都儲備的非常的充足,每名帕爾馬弓箭手都配備了大量的加強了箭頭的重量的雁翎箭,目的就是為了對付瓦拉人的騎兵。
戰事似乎一觸即發。
在這種雙方劍拔弩張的情況下,泉修泓不得不出面召集了最後一次會議,商討下一步的行動。
會議的地點,就在泉修泓傳教的地方,修羅殿。
克拉馬奇帶上了大量地瓦拉人騎兵衛隊前來參加這次會議。大量的瓦拉人騎兵將修羅殿的四周都包圍的嚴嚴實實的,生怕泉修泓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而在瓦拉人騎兵地外面,則是大量的佔據了高處制高點的摩尼教紅巾軍弓箭手。所以,在這個會議還沒有開始的時候,就已經充滿了濃烈的火藥味。
瓦拉人騎兵參與會議的只有克拉馬奇一個人,而摩尼教則幾乎是傾巢出動。除了教主泉修泓親自出席之外,還有兩位大宗師,泉修鶴和秦祥樓,還有當日向摩尼教報告情報的山羊鬍子沈葉。
修羅殿是一座相當古老的廟宇,規模很大,氣勢雄偉,據說有九十九個房間,原來是佛教中人修築的,但是隨著摩尼教驅逐了佛教,將所有的僧眾要麼發配充軍。要麼直接殺死送入地獄以後,修羅殿就成了摩尼教地最高權力中心。除了泉修泓之外,還有大量的摩尼教骨幹居住在修羅殿裡面。
“克拉馬奇將軍,對於驍勇善戰的瓦拉人騎兵所遭受的挫折和不幸,我們深感遺憾。對於羅爾丹將軍的犧牲,我們更加覺得痛心。對於你和其他地瓦拉將士,我們摩尼教都表示深切的哀悼和慰問。但是,請你相信,我們絕對沒有借刀殺人的意圖。借刀殺人這個詞。即使想一想也是要不得的。我們摩尼教對於藍羽軍的仇恨,絕對不在瓦拉人之下。我們地周舫將軍就是死在藍羽軍的槍下,還是楊夙楓親自下手的。我們無時無刻不想報這個仇……”
說話地乃是摩尼教的大宗師之一的秦祥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