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夙楓很明白,想要老百姓追隨自己,除了要讓他們吃上飽飯這個最基本的要求之外,還要讓他們手中有餘錢。而農民家庭的餘錢,從哪裡來,大部分人都是來自畜牧業,必須讓畜牧業得到長足的發展,才有可能讓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美尼斯地區糧食產量不足,不適合進行耗糧大的養殖業,例如養豬,但是適合養殖馬牛羊,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由於長期的戰爭的需要,美尼斯地區人民普遍重視養殖馬匹,當初帝國政府的引導也是這樣的,每年都可以從美尼斯地區輸送大批的馬匹作為軍馬使用,而忽略了牛羊的生產。藍羽軍扭轉了這個局面。雖然楊夙楓也希望能夠有大量的馬匹裝備部隊,但是相對人民生活來講,重點養殖牛羊卻是更加理智的行為,能夠快速的提供大量的肉類,消耗少,產量達。至於大量的養殖馬匹,就等到平定血色高原以後再說了。

美尼斯地區還非常適合家禽類的生產和發展,這裡的農戶家庭基本屋前屋後都有自己的院子或者山地,能夠放養雞鴨等家禽。藍羽軍也大力提倡家禽業的發展,努力的改變分散的家庭小型的養殖,鼓勵集約型的大規模的養殖,擴大規模和效益。到楊夙楓前來視察的時候,在納茲雷特的附近,已經有養殖大戶養殖了六萬多隻雞和三萬多隻鴨,經濟收入不菲,這個養殖戶被楊夙楓下令刊登到《藍羽軍日報》上,作為眾多農戶學習的榜樣。

除了畜牧業的養殖之外,藍羽軍也沒有忽視農村副業的發展,例如打獵、礱谷、磨面、製糖、釀酒、榨油以至紡織、染色、養蜂等,鼓勵各種手工業的發展,鼓勵老百姓創造各種先進技術,鼓勵他們用自己的雙手為自己創造收入。藍羽軍徹底廢除了當時帝國對於手工亞的限制,將手工業也放到了和工農商業並列的位置,任何人都不得予以歧視。那些確實有特色的手工業,楊夙楓還鼓勵他們申請專利技術,規模投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工業技術。

在格萊美的尼斯港,楊夙楓重點考察了當地漁業的發展。尼斯港是大貿易港口,也是重要的漁業港,尼斯港附近的海面漁業資源豐富,每年的海洋魚類捕撈量都佔了格萊美全國的三分之一。不過,楊夙楓對此並不滿意,他跟當地的漁業官員表示,除了繼續發展捕撈技術,從海上掏取魚類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自己養殖。

楊夙楓明確的指出,漁業必須要改變純粹的捕撈做法,要積極推廣人工養殖,不但要推廣普通魚類和蝦類的養殖,滿足普通市場的需要,還要積極推廣珍稀魚類的養殖,滿足高消費市場的需要。普通魚類主要是青草鰱鱅等家常魚類,而珍稀魚類則是三文魚、羅非魚、金槍魚等。遠洋捕撈技術的不斷進步,例如冰櫃的初步投入使用,的確可以加大產量,但是始終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要,而且產量飄忽不定,容易受天氣氣候的限制,只有人工養殖,才是最可靠的。

一路東來,楊夙楓也順便視察了羅尼西亞鐵路的勘探工作。按照楊夙楓的要求,新成立的鐵路局派遣了大量的技術人員進入羅尼西亞聯邦,聯合當地的技術人員,開展了這條橫亙整個羅尼西亞聯邦的鐵路線的勘探工作,到十一月份,他們已經基本完成了初步的勘探,得出了鐵路線可以建設的結論。隨著裁冰綃籌劃的資金的到位,這條鐵路線有望在天元1729年的年初就開始動工,初步建設需要三年的時間,但是由於採取了分段包乾的策略,可能有部分地段可以提前通車。這條鐵路線的落成,將會把羅尼西亞聯邦的每個國家都緊緊地聯絡在一起,再也沒有獨立和分裂的可能。

令楊夙楓欣喜的是,尼斯港到納茲雷特的鐵路線已經完成鋪軌建設,還有兩三個月的除錯時間就可以通車了。這條鐵路線的建造,真正的工程時間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要比琶洲港到加拉塔沙雷的鐵路線快多了,這說明了格萊美的平均技術水平的確要比美尼斯地區高出一籌,透過這次修建鐵路的經驗積累,格萊美人對於鐵路建設獲取了更多的經驗,更多的新技術開始應用到實際中去,也大大地鼓舞了他們的熱情,許多新的鐵路線都在籌劃當中,很多新技術也開始輸出到美尼斯地區。

在尼斯港的宴會中,使用了幾千年的蠟燭正式遠離這種莊嚴肅穆的場合,取而代之的乃是沒有濃煙和味道的白熾燈。無數的白熾燈將尼斯港的市政廳裝點得輝煌璀璨,向所有參與宴會的代表高傲的展示電力的優越性。電力應用技術也在這個宴會上成為討論的最多的話題,許多資本充足的大商人都打起了發電廠的主意,而楊夙楓對他們的鼓勵也讓他們吃定了放心丸,在宴會結束後不久,格萊美政府就接收到了二十多個大型發電廠的興建計劃。

當然,楊夙楓最關心的還是造船技術。藍羽軍是否能夠崛起在這個世界上,海軍乃是關鍵,而要大力發展海軍,就必須大力發展造船技術,提高造船質量和速度。沃爾多夫和唐傑拉德等人都被楊夙楓叫到了臨時辦公的地方,商量有關造船技術的問題。沃爾多夫的鋼鐵廠經過數次的擴建,現在的產量已經超過了半個唐川帝國的鋼鐵產量,藍羽軍所需要的許多特種鋼材都是在他的鋼鐵廠裡面生產出來的,連最新型的鋼鐵戰列艦的龍骨也不例外。他也是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率先採用了電力鍊鋼技術,為電力的推廣應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根據傑拉德彙報,現在在格萊美王國,有六個大型造船廠在夜以繼日的開工建造藍羽軍的龍牙戰艦,每個造船廠都有十二到二十個的船塢,同時在建的龍牙戰艦超過一百四十艘,按照每艘六個月的建造工期計算,每個月都會有大約二十艘的龍牙戰艦投入使用。由於採用了流水線和標準化模組作業制度,所以龍牙戰艦的建造週期越來越短,有可能只需要一百四十天的時間就可以下水。

標準化作業是楊夙楓和他們討論的最多的話題,也是楊夙楓的嘗試。以前的造船廠,都是全部囊括的,從大型龍骨到最細小的螺絲釘。但是楊夙楓決心改變這個策略,將龍牙戰艦的結構拆散為幾個部分,分別交給不同的工廠去生產,最後才臨時的組裝到一起,這樣可以大大地減少技術洩密的可能,也可以大大地減少每個工廠所需要掌握的工序,降低難度,從而提高建造速度和建造質量。

在龍牙戰艦建造的過程中,各種新技術也不斷的開始應用,主要是為了以後的大型鋼鐵戰艦獲得經驗,例如冰櫃、測距儀之類的技術,甚至還有大型通訊工具。西門子施密特發明了短波通訊的無線電之後,又發明了長波通訊,這對於遠洋艦隊的通訊乃是至關重要的,採用長波通訊的遠洋艦隊,可以在遙遠的萬里海域之外和自己的母港取得聯絡,這項技術一旦真正投入使用,即使遠在所羅門海域的阿方索也能夠和楊夙楓直接通訊。

飛艇的製造技術是處於最嚴密的監控之下的,這是一項會引起極大震動甚至恐慌的技術,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羽真人的珍貴的龍鷹之外,還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將人送到天空之中。當飛艇一旦出現在敵人的頭頂上,它帶給敵人的震撼將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

在電解水收集氫氣的車間裡,楊夙楓小心翼翼的問道:“什麼時候能夠上天?”

西門子施密特滿懷自信的說道:“再給我半年的時間,我一定將你送到天上去。”

楊夙楓滿意的點點頭。

背後忽然傳來腳步聲,原來是裁渺渺來了。

“這是帝國11月1日的報紙,你看看頭版,上面都登載了些什麼。”裁渺渺的臉色有點陰沉,讓楊夙楓直覺裡覺得有些不好的訊息。他低頭一看,只看到《帝國日報》的頭版上有幾個黑色大字深深的刺入自己的眼睛。

“藍羽軍即將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