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城。

涇貫溼地公園,位於禾城市的正南面,三環之外的一長條溼地公園之內。

同時也是重點水資源保護區,整個溼地公園和北面的中央公園毗鄰相接,整個規劃理念有點類似於美國的中央公園。

整個溼地公團裡面各種樹木鬱鬱蔥蔥,環境清幽,在溼地公園的最中心的區域,打造了一座六邊形的兩層建築,是為院士樓。

整座院士樓擁有120間配套的房間,為院士,老幹部們提供來了療養的居所。

作為國內的大省份,浙省在全國兩院院士之中,佔據了375人,僅僅次於相鄰的蘇省,可謂全華國院士的輸出搖籃。

長三角地區,不愧是華國的文脈之所在。

而禾城,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浙省的兩院院士之中,光禾城就佔了近四分之一。

所以,政府也投入了巨資,在這個環境幽靜的溼地公園內打造而來這麼一座高規格,高標準,高科技的院士樓。

院士樓的南面是一塊廣場,廣場的正中心有著一個非常酷炫的lo標誌,上面有著院士樓三個大字。

六邊形的環形建築主體內部,建設了一個非常高規格的中庭。

整座中庭內部還設計了一條水系,在水系的周遭,佈置了雅緻,禪意的新中式園林景觀,各種嶙峋的太湖石,充滿了靈氣。

灰色的小礫石鋪地,走在上面腳感柔軟舒適,在水系的盡頭,有著一座非常優美大氣的假山水景,像是瀑布一般,飛落下來。

在瀑布的前側,有著一個碧綠的深灘,裡面養著一條條巨大的錦鯉,隨便抓一條魚,都有胳膊一般的長,花色更是美輪美奐。

可見,在這個精緻禪意的中庭裡面,投入了多少的資金。

在中庭的正東方,和餐廳相接的室外,設計了一塊巨大的木平臺,上面,供院士們曬太陽,喝喝下午茶等等。

在廣袤的溼地公園內,這座中庭,安靜又充滿生機。

而在院士樓的西側,則是一片水生溼地,綿延的溼地裡面,有著成群的白鷺,水鳥棲息,也有荷花,藻類,千屈菜等等非常美觀自然的水生植物。

在這片溼地之上,還架設了長長的木棧道,半隱半現的藏在溼地裡,隱藏在水生植物中,平時院士們和老幹部,可以在這些,木棧道上漫步,感受著最自然的氣息。

在院士樓的正北面,則是一大片樹林,樹冠之下,有著一條條的林間小道,可以慢跑,也可以騎行,整座溼地公園是不對外開放的。

所以,在這裡面自成了一方小世界。

院士樓來療養的都是院士級別的老幹部,對於各種招待要求非常高,稍稍有點不如意,隨行照顧的人員就會大發雷霆。

比如打掃的稍微不勤快,就會有人衝到辦公室,將辦事人員臭罵一頓。

所以,在院士樓裡面執勤和工作的人員,都是戰戰兢兢的,生怕在服務過程中出現了紕漏。

畢竟,來療養的都是華國的精英人才,眼界高,要求高,當然,他們對祖國的貢獻也值得,工作人員如此的招待。

這些老幹部,院士們,平均年齡都在50多歲,有的科學院院士已經八九十歲了,一年也就來療養半個月,所以對於他們的飲食,住宿等等要求非常高。

為了對他們的身體健康負責,省違建委就組織了這一次的健康巡診隊,當然,這一次的主要是體檢為主,內科醫師為主,像魯玉等的外科專家都是屬於從屬,至於像秦廊本就是衛國強給他來結識人脈的。

畢竟,在這個健康巡診隊之中,至少主任級別,才是主力,像秦廊這種小年輕都是敬陪末座。

魯玉和秦廊坐在一起,經過兩天休養,她的嘴巴已經恢復了正常。

他們坐著大巴來到了院士樓,兩人各自拖著自己的行李。

魯玉對於這個健康巡診倒是有所瞭解,在之前帝都積水潭醫院的時候,她就參與過幾次,當然,都是以見見世面,認識認識各種大佬為主。

魯玉作為女醫師,當然是非常細心,早就做好了功課,對向著秦廊介紹道:

“秦廊,這個六邊形的建築,就是院士樓,在這個溼地公園裡非常的好辨認,裡面的中庭是院士,老幹部們最常呆的地方。一般來說,像我們的級別,最好不要去中庭晃盪,裡面都是各種領導,大佬,除非是受到邀請,否則不要輕易的走進去。”

秦廊點了點頭,對於這一次的健康巡診,他倒是沒有太多想法,純當是來見見世面。

“整個院士樓,二層都是院士和領導的住所,像我們都是被安排在一層的房間內。一般來說,主任級別的是套間,先我們副主任級別就是單間,主治醫師等就是雙人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