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皮的移植手術,是一個需要團隊配合的手術,崔副主任主持,吳友土,秦廊,以及錢梁各自分工。

由於秦廊是第一次參與這個微粒皮移植手術,所以,安排秦廊來進行制皮的工作,吳友土取皮,錢梁負責切痂和清創。

&n的空間開展獨立制皮,給秦廊配備了一張1.5m的無菌操作檯,一個無菌器械包,包內配備生理鹽水碗3個,彎盤2只,木質的切皮墊板1塊。

秦廊手持著22號圓刀片的手術刀,手邊上還放著一個無齒鑷和線剪,以及一把組織剪。

整個流程先從錢梁的切痂,清創開始,徹底的清楚了壞死組織之後,創面透過過氧化氫和生理鹽水反覆沖洗了3次,再以淡碘伏敷料覆蓋,準備接受皮片的移植。

在錢梁完成之後,便是輪到了吳友土的取皮,乃是厚度為0.20.25mm的刃厚皮。

供區首選乃是頭皮區,其次為背部和肢體伸側面板較厚的部分,足底因為有較厚的角化層,若必須採用則應事先採取去角質化的處理。

這其實也是大面積深度燒傷最大的難點,極其有限的取皮區,這也是利用微粒皮的原因。吳友土對於取皮還是非常的熟練的,雖然比不上秦廊,但是速度也是非常快的,整體的取皮均勻度也算不錯。

等吳友土將皮片切取之後,便是傳遞給了下一棒的秦廊。

崔副主任在一旁給秦廊傳授整個流程和技巧。

“秦廊,首先取出軟木盤,用生理鹽水浸溼備用,將取得的自體皮片以其真皮面向上平鋪在墊板上..”.

秦廊便是按著崔副主任的傳授,開始了第一次製備自體皮片,很快秦廊便是將軟木盤整齊緊密地放置於平鋪自體皮的真皮面,輕壓將兩者間的氣體排出。

看著秦廊的力度控制,崔副主任微微點頭,這秦廊的基本功還真是紮實。

接著秦廊又開始沿著軟木盤間的接縫逐一切割皮片,形成以軟木盤為載體的表皮朝外的自體皮片。

接著就是仔細的修剪軟木盤周邊多餘的皮片,使自體皮片大小與軟木盤形狀吻合。

完成了這一步之後,便是開始微型皮片的製備,在崔副主任的指導下,開始將之前的大塊皮片,切割成更小的微型皮片,基本上保證每一塊都是在邊長為3厘米的正方形。

這是一個非常考驗耐心和手部靈活度,準確度,以及耐力的過程。

由於是第一個患者,所以創面的面積大小,在崔副主任的控制之下,一個人就足夠完成這些皮片製備。

要是燒傷面積再大一些,這個制皮組則需要擴大人數。

只是,秦廊表現,遠遠的超出了崔副主任的預期:

“秦廊的製備的速度好快啊。不緊快,還很穩定!”

崔副主任有些驚訝,又有些佩服,果然,他沒有看錯人。

在製備好微粒皮片之後,便是要對其噴塗黏合劑,這裡面對於黏合劑的用量要求也是很有講究的,少了不行,多了則會延長乾燥時間。

而秦廊入門級的微粒皮移植術下,還是非常快的掌握了。

“這小子,真的是第一次嘗試?”

一旁的錢梁和吳友土都是暗暗心驚。

尤其是錢梁,剛開始的時候,他還是秦廊的大哥,這才過去多久,秦廊便是成為了創面治療中心炙手可熱的明星醫師。

現在更是他們整組都是將希望寄託在他身上。

能夠在第一次微粒皮移植展現出這麼強學習能力,怪不得秦廊能夠這麼多主任的青睞。接下來,秦廊便是完成了更換載體和移植微型皮片的操作。

整個過程,就像是往患者身上貼一張張的小郵票一般,這裡面也是非常考驗術者的手部穩定度和精準度。

做完這一切之後,便是對患處進行一個浸潤過的抗感染紗布妥善固定,在對其用多層良好吸水性的紗布逐層加厚覆蓋,最後用無菌敷料包紮,輔以均勻加壓固定。

對於,一些難以固定的部位,則四周縫線,打包包紮,防止術後移動。

之後,便是常規的處理,嚴密觀察生命體徵變化,重點觀察與感染相關症狀體徵及檢測指標。及時治療術後電解質和酸鹼紊亂,貧血,低蛋白症等。

[恭喜宿主完成一臺微粒皮移植手術,任務進度1/30,獲得一項隨機任務獎勵:體力藥水一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