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世紀末,辛巴威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居民98%為黑人,白人僅佔2%左右,多系早期英國移民。

1964年10月,北辛巴威宣佈獨立,成立尚比亞共和國。

當天,南辛巴威的白人種族主義政權宣佈改名為“羅得西亞”。

次年,羅得西亞政權,在英國政府縱容下片面宣佈“獨立”,企圖永遠維持其種族主義統治。

…………

長期以來,辛巴威人民反對殖民主義的鬥爭一直沒有間斷。

但真正有組織地開展武裝鬥爭還是在20世紀60年代以後,全球左翼運動興起,給辛巴威帶來了,擺脫英國扶持著的,種族歧視的傀儡政權機會。

辛巴威人民成立了辛巴威愛國陣線,面對種族主義的殘暴統治,他們決心開展武裝鬥爭,並建立了自己的武裝力量。

…………

1965年4月,愛國陣線游擊隊同羅得西亞保安隊,在首都西北七十公里的西諾亞村莊,發生了第一次戰鬥。

同時在其他地區也開始進行遊擊活動。

由於種族主義政權的殘酷鎮壓,武裝鬥爭一度受挫。

他們在總結經驗教訓之後,經過了幾年的政治和軍事準備,直到1973年,才又重新開展游擊戰爭。

愛國陣線游擊隊發展到2萬人,主要在羅東北部、東部和東南部活動,並建立了一些“半解放區”。

游擊隊襲擊警察哨所、崗樓和鄉村行政機構,破壞鐵路和公路交通,攻擊邊遠地帶的白人農場,給種族主義政權以沉重打擊。

…………

1974年,種族主義政權在國內外的強大壓力下,一方面加緊鎮壓國內日益發展的民族解放運動,一方面施展“和解”陰謀。

1974年和1975年,雙方進行了多次談判,但因種族主義政權立場頑固,談判均告破裂。

1976年10月,由英國出面,召集了討論羅得西亞問題的日內瓦會議。

辛巴威愛國陣線的主席穆加貝,以及參加會議的其他民族主義者,要求給予辛巴威獨立,實現非洲人多數統治。而種族主義政權拒絕實現多數人統治,堅持白人控制國防和司法大權。

持續兩個月的談判,歸於失敗。

…………

羅得西亞政權,在這兩個月時間內,獲得英國數百萬英鎊的軍火援助,扭轉了戰場上的不利局面。

1977起,雙方鬥爭更加尖銳,辛巴威愛國陣線面對英國扶持的羅得西亞政權,節節敗退,目前羅得西亞政權的軍隊,已經佔領辛巴威70%以上的地區。

…………

莫三比克內戰結束之後,非洲的赤備足輕部隊,並沒有解散,而是按照營級游擊隊,潛行穿梭,越過辛巴威邊界,進入辛巴威境內,並且和羅得西亞政府軍,發生數十起交火。

打著“平等與解放”的旗號,釜ヶ崎勞動的聯盟扶持辛巴威愛國陣線,參與到辛巴威解放的偉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