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按照更木劍八的戰略規劃,本來是要幹掉美國人在日本的最後一個釘子,在遠征海外市場……

可是,第二次反安保鬥爭,損耗的資金實在太大了。

特備是後期的軍事動員和小規模作戰,實在太燒錢了。

無論是揹負著15億美元債務的新選組、釜ヶ崎勞動の聯盟,還有揹負著8000億美金的東京系企業兵團,全都如同飢腸轆轆的餓狼。

“天下布武,內容稱霸の國內野望”只能先放一放,先填飽肚子要緊。

要是在最後時刻,把自己活活餓死,搞得企業破產,社團解散,那就搞笑了。

………………

除了“天下布武,內容稱霸の國內野望”,更木劍八修訂了“三個世界話語權壟斷の海外戰略”。

相比於第四次中東戰爭時期的戰略構思,經歷過兩次大型戰鬥的更木劍八,根據目前的產業佈局,對於定義和勢力劃分,進行重新梳理。

“三個世界話語權壟斷の海外戰略”。

第一世界歐美,由狼の文藝復興科技公司負責攻略;

第二世界中東、拉美,本土刊物,由集英社負責經營;

第三世界亞洲、非洲、本土,由東京電視臺本部來擔當;

另外,東京電視臺の衛星海外頻道,不受三個世界戰略の約束,三十六種語言の衛星平道,覆蓋三個世界;

新選組、釜ヶ崎勞動の聯盟在全球的出版社、報社、雜誌社、電視臺,全部按照劃分割槽域,移交給對應の擔當企業。

…………………………

1976年,《影武者》引入香江。未來の星光映畫館的五家電影院和一家劇院,同步上映。

TVB和東京電視臺海外の粵語衛星頻道,幾檔高收視率の綜藝節目,也都對於《影武者》做了專題宣傳。

東電系の《東方日報》用B1版面做了彩色的影武者宣傳海報,贈送給讀者。

《東方日報》此前屬於新選組在香江投資的報刊,運營方面一直是東京電視臺本部負責。

《東方日報》初創時期,該報工作人員10餘人,出紙對開1張,銷路不佳。

1973年,瀕臨倒閉的《東方日報》引入外資。新選組收購之後,作為“東方卡薩布蘭卡”香江の心網情報中心,平日工作據點。

1973年,聘請名家寫狗經、馬欄實地勘察、樓鳳調查,銷路上升,報紙增至1張半。一年半後,銷逾8萬份。

1975年秋,淨化副刊內容,突破11萬份。翌年銷路繼續擴大,日銷超過30萬份,成為“銷量第一”的港報。其工作人員也增至600餘人,其中編採人員200餘人,駐外記者20餘人。

這一輪的“三個世界話語權壟斷の海外戰略”進行組織結構調整。

這家報社的控股股權從新選組,移交至東京電視臺本部的旗下。對於“新東家”的第一個任務,《東方日報》當然是火力全開。

很快就連一些大大小小的娛樂媒體,都開始報道《影武者》的相關新聞了。

…………

遭到邵氏、嘉禾兩大院線封殺的《影武者》,在香江的五家未來の星光映畫影院,一家未來の星光劇院的力挺之下,慢慢積累口碑,開始出現場場爆滿の火熱徵兆。

眼看封殺不成,嘉禾開始派人和未來の星光映畫影院,談論合作。

說起來,當初購買李小龍系列電影的日本獨家版權,東電系和嘉禾也算是有一些交情。

…………

香江的正道生意,在和利家的合作之下,算是順利,聯合封殺也有了破冰的跡象。

但是,暗黑世界の局面,卻沒有這麼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