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日本解放者(第1/3頁)
章節報錯
1976年,按照跟美國人簽訂的《美日和平再保障條約》,信長·哈查馬離開日本。
東京電視臺、NHK、NTV電視臺、TBS、富士電視臺、朝日電視臺,釋出簡訊。
信長·哈查馬在1976年9月16日,正式離開日本,踏上異國之旅。
對於這位“日本の解放者”,日本輿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讀賣新聞》、《產業新聞》、《每日新聞》等報紙雜誌的民調均顯示,如果信長·哈查馬繼續留在日本,94.2%的人願意誕生一位“終身制の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第二次の安保鬥爭之後,經歷過大清洗の日本輿論氛圍,對於釜ヶ崎勞動の聯盟利好的有些如夢似幻。
………………
更木劍八看到電視報道的時候。
正在朝著穿著日本航空公司,空姐衣服的趙雅之,傾瀉兩年積壓的彈藥……
…………
這個支援率高的有點假。
但更木劍八很清楚,這個民調支援度,是沒有摻水的。
日本的“菊與刀”的民族特性,對於強者有著天然的崇拜。
信長·哈查馬這種拳打Israel,腳踢美利堅的天降猛男人設,更容易獲得“慕強”思維植入DNAの日本民眾支援。
況且,反對派全部堆積在新修建的練馬區焚燒廠……
………………
練馬區焚燒廠的前身,是練馬區首批撤離的駐日美軍營地。
各大產集團們還在猶豫觀望の時候。
新選組向孟加拉農業銀行貸款,將這些撤軍留下的地皮買下。
日本政府現在就是一隻要餓瘋的吸血鬼,現在也顧不得什麼分批拍賣,拉高地價。
全都一次性打包,賣給了新選組,解決了拖欠三個月公務員工資の燃眉之急。
除了安裝七十二座大型焚化爐,建造的一座日本最大的現代化の焚燒廠。
新選組還在東京都市圈,兼併重組了十一處“經營不善”の大型墓園,壟斷了東京都市圈,乃至整個關東的殯葬產業。
冰葬火化一條服務,是第二次の安保鬥爭之後的第一個行業紅利。
………………
信長·哈查馬帶著空前的威望,離開了日本。
出於保密原則,具體的去向,一時間眾說風雲……
群眾自發的懷念起信長·哈查馬,上街進行各種紀念活動。
田中角榮政府宣佈給信長·哈查馬修建一個紀念館,社會各界都積極募捐。
………………
但事情過後,實踐總證明他是對的。
實際上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了:天不生信長·哈查馬,萬古如長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