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認為埃及陸軍已經夠腐敗了,沒想到最離譜的是埃及空軍。

他們主動提出,協助勞動的聯盟兵團組建空中力量。

結果提供了一批始祖級上單翼輕型飛機。這批飛機一共有25架,維修保養費是3億日元。

鴿式偵察機

這是1910年,一戰前誕生的軍用飛機。

一款可以進入倫敦飛行器博物館的飛機。

“鴿”式飛機,由當時奧匈帝國的工程師,尹戈爾·埃特里希在1909年設計完成, 1910年首飛。德國魯姆普勒公司獲得特許批次生產。

這種拿特製亞麻布做機翼、看起來單薄脆弱的上單翼輕型飛機。

一經問世就頗受列強歡迎,德國、義大利和奧匈空軍都大量裝備了“鴿”式飛機,僅德軍就列裝超過120架,用來執行偵察、轟炸、投放傳單等任務。

這的確是一代名機。

但這已經是六十三年以前的事情了。

1973年,這款亞麻布做機翼,木質和鐵質骨架主體,初始上單翼輕型飛機,在普遍裝備第二代超音速戰鬥機的Middle East地區,協助勞動的聯盟兵團爭奪制空權。

這就是20世紀70年代的空中義和團,那搖晃的亞麻布機翼,隨風搖晃抖動,如同在高呼,大師兄神功護體,刀槍不入……

………………

“天空中飛的那些破玩意兒,我真想用把它幹下來。”揹著SA18針式防空導彈的,負責空中警戒計程車兵說道。

“按照迂迴穿插戰術的要去。我們必須隱蔽行動。按照演戲的設定,現在對方是五架幻影3超音速飛機的飛行編隊,你一枚SA18針式防空導彈,能將他們全部擊落?”

卡西姆·蘇來曼尼標準的臥倒匍匐在沙地裡,還用了一個乾枯發黃的仙人掌做掩護,嚴肅的說道。

二戰以後,戰鬥機按照代差劃分。

第一代戰鬥機為後掠翼噴氣式亞音速戰鬥機,其代表機型為蘇聯的米格15、米格17、米格19,美國的F80、F84和F86。這些戰機在朝鮮半島中使用很多。

第二代戰鬥機為超音速戰鬥機,其代表機型為美國的F104、F106,蘇聯的使用的蘇7、米格21、米格23和米格25,法國的幻影3、幻影F1等型號,這些戰鬥機參加了越戰和中東戰爭。

鴿式偵察機這種一戰前飛機,嚴格來說,屬於博物館藏品,根本不應該出現在這片空域。

………………

“什麼狗屁穿插戰術,插他媽的。還沒有和敵人解除,我們已經掉隊減員50%了。”另外一個機槍手抱怨道。

“那本《營(連)進攻防禦訓練手冊》就是狗屁,這種強度的訓練方式,根本不是人能夠做到的。”揹著SA18針式防空導彈計程車兵,臥倒在沙地裡,跟著抱怨道。

更木劍八正在努力吐出嘴巴里,燙嘴的砂礫,有苦說不出。

理論脫離實際,真是害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