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叔侄(第2/5頁)
章節報錯
“家主說了,魏先生若是在書院,自然極好。”
——
先後送走兩位得意學生的院長緩慢走出小院,在漫天風雪裡走了幾步,正想著要不要去看看自己的小弟子,但想了想之後,便決意作罷,而是沿著湖畔緩行,如今書院無人,自然也就沒有人能看到這位容貌不老的書院院長獨自遊湖的景象。
走了數百步,忽然間便在湖畔想起好些舊事的院長嘆了口氣,魏序所問,其實也是他這些日子一直在想的事情,早些年自己還年輕,收弟子也只是看著不錯便要收下,所以實際上他雖然有七十二位弟子,真正適合作為下一任院長培養的,其實並沒有多少。
最早的時候,他覺得可以將自己衣缽交付的,其實不是別人,而是那位如今藏在渭州那座小縣城的周枸杞,這傢伙出身名門,但卻沒有沾染那些他不喜歡的性子,性子灑脫樸實,像極了年輕時候的自己,於是當時授課的時候,他其實便藏了許多私心,想要看看這傢伙是否能擔起大任來,結果那傢伙的確不錯,讓他很是滿意,但之後誰知道這傢伙竟然惹出潑天大禍來,事情大到就連自己這位書院院長都很難將保住,最後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保住那傢伙一條小命,從此遠走神都,再也不能以本來姓名示人。
自然也就不能再想著讓他做下一任院長了。
每每想到這件事,院長便覺得唏噓。說到底,其實還是自己這個先生沒做好,連自己的學生都庇護不住。
在周枸杞之後,院長第二個看好的人,就是那位如今才返回神都的柳半壁了。
可惜這傢伙最後說不讀書便不讀書了,轉而去做了一個劍修,這件事即便是如今已經釋懷,但院長說不難受,還是假的。
在這兩人之後,其實院長可以選的人,便越來越少了,這些年,他一眼看去,最適合的,也就只有魏序了。
這位魏氏的嫡子,伴隨他多年,院長也有意無意在教導魏序怎麼去做一個讀書人,怎麼去做讀書人的領袖,可惜他出身魏氏這樣的世家大族,有些東西從出生便刻在血脈裡,這麼些年來下來,院長對魏序算是比較滿意,但始終覺得魏序身上始終少了一點什麼東西。
本來若是沒有謝南渡的出現,魏序少點什麼也就少點什麼了,人並非完美無瑕,有些缺憾便有些缺憾,他也不是非得要吹毛求疵,但後來謝南渡的出現,卻讓院長吃了一驚,謝南渡出自白鹿謝氏,那也是一個不比神都謝氏小太多的世家大族,原本覺著這女娃肯定也多少有些沾染世家大族的那些東西,可相處下來,他卻驟然發現,這女娃完全便和那位儒學大家所言一般。
當真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這樣的弟子,作為自己的關門弟子,院長其實高興得不得了。
不過接下來便陷入兩難,若是沒有謝南渡,或許他便只能選魏序,可有了謝南渡,自己又怎麼辦?
這兩人,作為師兄妹,只怕也要陷入抉擇之間。
其實最大的問題,還是不在於他要如何去選的事情,而是他已經老了。
雖然境界高妙,院長始終能讓自己的容貌看著沒有一點老態,但他其實真的已經老了,北境的那位大將軍就要死了,自己沒有那麼快,但想來也不會差多少了。
時日不多,謝南渡才剛剛起步,若是自己一意孤行要將院長之位傳給謝南渡,魏序又會如何做?
兩人本就各自出自魏氏和謝氏,又有了書院之爭,結局如何,院長都不願意去想。
“老了啊。”
院長輕聲喃喃。
再大的英雄都會老,沒有任何人可以和時間為敵。
“老了也要慢些死才是。”
不知道為何,本該是冷清的書院,此刻卻忽然響起一道聲音,一道身影沒來由地出現在院長的背後。
院長轉身,看到來人,有些錯愕,但很快便神色如常,沒有說話。
來人微笑道:“在想什麼?”
院長倒也不隱瞞,直白道:“在想陛下上一次是什麼時候來書院的,但想來不管如何,上次陛下來的時候,鬢髮還沒白啊。”
來人是那位從漠北歸來的大梁皇帝。
漠北三萬裡他走過,從北境到神都這段路,他也走過,最後還是有驚無險地回到了神都。
大梁皇帝已經換上一身嶄新帝袍,此刻聽到這種話,平淡道:“院長會老,朕也會老。”
院長感慨道:“到底是陛下老得更快些。”
大梁皇帝作為這座王朝的主宰者,確實是沒有如今這些人想得這麼輕鬆,那些堆如高山的奏摺,很容易將一個人變得衰老不堪,更何況他眼中的這座天下從來不是當真的太平無憂的。
大梁皇帝笑道:“天下事事事煩心,若是早知道如此麻煩,還做什麼皇帝,在北邊狩獵騎馬,只怕是要舒心得多。”
院長搖了搖頭,沒有多說什麼,兩人都知道,這樣的事情不可能發生,沒有那場大戰,這位皇帝陛下早就死了,想要安心做一個閒散藩王,可有的是人不同意。
院長說道:“陛下憂心事小,只是那些憂慮無人可說才覺得煩悶,當初可以講給那個和尚聽,那個黑衣和尚沒了,還有皇后娘娘可以聽聽那些糟心事情,可如今皇后娘娘也沒了,陛下不會將我當作最後一個可以一吐為快的朋友吧?”
大梁皇帝淡然道:“你不願聽,朕又何必說給你聽?”
都是老相識,這兩個人哪裡又有誰不知道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