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那間,夏無且吃東西速度緩下來,語氣倒也沒剛剛那麼敷衍:“您可是等蜀錄二十年的崔常侍...”

眼前這位中年儒士,出身應該是北方最頂尖豪門清河崔氏的崔鴻,單單從資歷來說,這個人位居三公,曾大考過百官,雖出身頂級門閥,卻在大考時候提出,績效能官,才必稱位者,朝升夕進,豈拘一階半級者哉的看法,實屬實幹派。

最關鍵這個人博綜經史,十六國春秋就是他編寫完成。

正因為是實幹派,又是學歷史的,看多了各種陰謀詭計,所以毫不留情在這種公開場合說歸元宗居心叵測...

多年來,崔鴻蒐集十六國的舊史及其他資料。由於北方朝廷剛遷都洛陽不久,各種書籍率多分散,不得不求之公私,驅馳數歲,做到詳細佔有材料。

為了抄錄、蒐集史料,崔鴻竭盡了家產和俸祿,有時甚至沒有買紙的錢,可見他是在生活清苦的情況下從事著述的,因此出現在這,排場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正始三年,十六國春秋初稿已基本完成,但為了撰寫最後的蜀錄,他四處訪購常璩所撰記載蜀國曆史的蜀書久求不得,為此他又一直耐心等待了近二十年,直到得到此書才補寫完成。

由此也可見作者著述之嚴謹。一直到現在,崔鴻的十六國春秋才最後完成。

“崔常侍這不是風寒吧,是體虛之病吧。”

“不礙事,老毛病了。”

夏無且既然清楚崔鴻的身份來歷,那麼聯絡最近發生的大事,他一下子恍然到:“崔常侍,這次來到北地是為了宇文家的喪事嗎?”

“是...咳咳。”

這個人,記得沒多久壽命時間,好像六鎮之亂結束前就已逝世,具體時間夏無且不記得,但崔鴻目前面相來看,怕早已風中殘燭了。

但觀察崔鴻的呼吸吐納,夏無且察覺到,崔鴻身體情況是糟糕的,類似自己修行明氣武典,吸收太多傷氣入體,不過這種傷氣他並非連武造成,應該是吸食五石散關係。

何為五石?

丹砂、雄黃、白礬、曾青、慈石!

其藥性皆燥熱繪烈,服後使人全身發熱,併產生一種迷惑人心的短期效應,實際上是一種慢性中毒。當然不少人食用五石散也是為了修行,這些所謂的毒,就是渾濁的傷氣。

就在夏無且與崔鴻交談過程中,客棧裡面有些綠林人士看向崔鴻的眼神就變得極為不友好。

酒樓裡面的掌櫃還是笑嘻嘻到處端菜,就算剛剛崔鴻噴他們歸元宗,這位掌櫃還是笑眯眯。

但購買歸元宗武學,並已築基的某些綠林人士,就對剛剛崔鴻那番話覺得刺耳,其中一人手指一劃,一道無聲無息的詭異白霧氣息,在其操控下慢慢接近夏無且一桌。

感知力敏銳的夏無且,自然發現有人暗中出手,要這位中年儒士崔鴻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