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的意思是漢武帝錯了?可當時的匈奴人遠比現在的突厥還要蠻橫,若是不將他們殺的怕了,大漢朝又如何能夠穩定的發展?”

這次提出問題的是李靖,這老頭兒可以說是一輩子都在打仗,而且基本沒打過什麼敗仗,後世曾有軍神之稱。

而且李靖提出問題時不帶任何的偏見,認真的樣子可以看出,他是真心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同時,李世民等人也都靜靜的等著,他們也想知道。

李承乾見狀微微點頭:“李尚書這個問題問的好,漢武帝到底做錯了沒有,我想說,他沒有錯,可他又錯了。從抵禦外敵入侵的角度來看,漢武帝並沒有做錯,他盡到了一個帝王的責任。

可是,他錯就錯在沒有搞清楚那一場場戰爭的目的,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我們要記住,發動一場戰爭必須有其目的,不管是政治目的也好,經濟目的也好,軍事目的也好。沒有目的的戰爭僅僅是一場殺戮,除了消耗國力之外沒有任何用處。

現在,我們大唐現在面臨著與漢武帝同樣的問題——突厥。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不能繼續走漢武帝的老路,窮兵黷武空耗國力。

與突厥作戰,我們必須知道自己為什麼打,打到什麼程度,實現什麼目標。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以前我們繳獲到突厥的牛羊基本上都分配給了戰功在身計程車兵,我認為這是不對的,是一種資源上的浪費,看似省下大筆的軍費,實際上如果把這些牛分發到下面的州府,租給百姓開墾農田然後以糧食抵償租金遠比發給士兵要划算的多。

還有那些羊,羊是可以產奶的,我們為什麼不將這些羊集中起來培育、繁殖,挑出產奶高的品種加以飼養呢?

羊奶經過加工是可以充當軍糧的,羊毛經過加工是可以製成毛氈用來禦寒的,這些都是錢,為什麼大家就看不到呢?

還有,以前我們打下突厥的地盤都是怎麼處理的,嫌棄沒用,直接丟了。

我就搞不明白,為什麼不從草原部落中選擇一個比較親近我們的部落分配給他們呢?讓他們做為大唐北面的屏障不好麼?

哦對了,不要一天到晚總是想著打打殺殺,你們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突厥各部並不是鐵板一塊。

頡利不是那種能夠一碗水端平的人,挑一個覺得受到不公正待遇的部落很難麼?邊境走私的商隊那麼多,挑一支給他們賣點武器很難麼?坐收漁人之利它不香麼?

醒醒吧各位,一味的打打殺殺只是殺戮,並不是戰爭。”

李承乾越說越嗨皮,直把眾老貨聽的是目瞪口呆,瞠目結舌。

一時間突厥南下似乎不那麼重要了,頡利小兒只要讓大唐緩過一口氣來,得到啟發徹底放開手腳的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之流一隻手就能玩死他。

偉大的皇帝陛下一改之前的暴怒,拍著李承乾的肩膀哈哈大笑,一口一個朕之麒麟兒。

李承乾一臉的嫌棄,可又不好說什麼。

說好的獎勵呢,得了這麼大的好處,給個百十萬貫獎勵一下不過份吧,

幾句話就想糊弄過去,也不嫌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