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兩本奏章玄機很深,只是洪振基沒有經驗,看不出來。

第一本,工部要修城門,但沒說要花多少銀子。

城門是神臨城的臉面,位置十分顯眼,工部搭好了架子,請來了匠人,能把聲勢做的很大。

實際上,可能就釘了幾個釘子,刷了一遍漆,十幾萬銀子的大工程,就這麼出來了。

城門年年都要修,每次修繕都要十幾萬銀子,這已經成了工部的固定收入。

至於戶部報上來的蟲害,這是為了賬面上的虧空打掩護。

糧倉在城東,城東鬧了蟲子,雖說處置的早,但禍害了十幾萬石糧食,也在情理之中。

至於被蟲子吃掉的糧食,也無從查驗,賬面上的虧空,就這麼填平了。

秦燕知道其中手段,卻故意沒有說破,且陪著洪振基一本接一本批閱。

批到第二十六本,全都是些瑣屑之事,這是秦燕故意排的順序。

洪振基耐心消磨殆盡,把奏章扔到一旁道:“季州奏章何在?”

他現在最關心的是民變的事情。

秦燕低頭道:“這些奏章,老奴還沒看過。”

“沒看過,卻也送到朕面前來!”洪振基惱火了,“修路、修樓、修城門,這事情也要朕來處置?好歹挑揀些有用的,再給朕看!”

秦燕等這句話,等了很久。

他當即領旨,開始幫神君篩選奏章。

為了避嫌,秦燕向洪振基請示,不由他一個人篩選,而是帶上司禮監秉筆、主事一併來篩選。

洪振基答應下來,不到半個時辰,各本奏章逐一看過,秦燕把季州的奏報呈送給洪振基。

因為朝廷收回了徵賦的詔命,季州的變民已然散去了,幾名變民首領也不知下落。

洪振基對這一結果非常滿意,指著奏章道:“這些變民首領雖然逃了,但也不能輕饒,還得派人去抓捕。”

秦燕點點頭道:“神君所言極是。”

新任司禮監秉筆叢志林張了張嘴,似乎有話要說,可看了看身邊的秦燕,又不敢說出來。

洪振基看著叢志林道:“你有話要講?”

叢志林低聲道:“奴婢覺得,季州民變,是先帝時的事情,平息民變,是神君的功績,

這時候抓捕變民首領,若是變民人人自危,再度生事,那民變就成了神君時的事情。”

洪振基聞言,恍然大悟。

千乘國以前沒出過民變,唯一一次民變出在洪俊誠身上,這事情在史冊上難以洗脫。

而今朕平息民變,是前所未有的功績,若是為了抓幾個變民首領,再引出一次民變,這事情可就虧大了。

洪振基點點頭道:“你說的有理,秋賦之事,當如何處置?”

說完,洪振基又看了看秦燕。

秦燕道:“還依舊制,徵收五成。”

洪振基又看向叢志林。

叢志林看了看秦燕的臉色,小心翼翼對洪振基道:“神君,依奴婢之見,加賦之事也不能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