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俊誠喪禮結束,洪振基正式登基,定年號為建始,是為建始神君。

在定年號這件事情上,禮部先後提出了不少建議,包括元延、元和、章和……

這些年號,在洪振基看來,實在有些平庸。

他想體現出自己與眾不同之處,到底如何與眾不同,洪振基自己也說不清楚。

秦燕把事情告訴給了徐志穹,徐志穹知道洪振基的心思。

他所謂的不同,指的是和洪俊誠的不同,他想讓人們儘快忘記洪俊誠,連同洪俊誠的子嗣一併忘記。

徐志穹讓秦燕提供了建始這一年號,洪振基在年號之中感受到了建立新元的氣度,當即選定了下來。

登基大典,洪振基很想大肆操辦一番,但秦燕建議洪振基從簡。

“先帝喪禮從簡,倘若神君登基大禮過於奢華,卻怕招來非議。”

洪振基很是不悅:“朕既為神君,依古禮而登大寶,有何非議?”

洪俊誠的喪禮沒按古禮去辦,洪振基的登基大典卻又想起了古禮。

說白了,登基皇位,一輩子就一次,洪振基想辦的風光一些。

秦燕回話:“神君,若依古禮籌辦,須重修宮殿,新建園林,置備亭臺、樓閣、遊廊以及各類陳設,召集全境官員前來朝賀,路途花銷,宴飲用度,草略估算下來,耗費銀兩約八百餘萬。”

洪振基皺起眉頭道:“這是與朕計較銀兩麼?我泱泱千乘,卻拿不出這八百萬銀子?”

秦燕再次點中要害:“銀子之事是小,然大典置備下來,少說也要三個月,神君,這三個月間,變數難料。”

說到底,還是洪振基的身份問題。

秦燕的主要意思是,儘快登基,避免夜長夢多。

洪振基也覺得秦燕說的有道理,卻又頗為不悅,且勉強答應了下來。

“大典之事,且從簡處置,選拔宮人,萬不可敷衍。”

秦燕連連稱是,接著幫洪振基處理奏章。

洪振基看了秦燕一眼,目光頗有寒意。

秦燕這人,心思縝密,行事老練。

朕對他頗為信任,可他手越伸越長,不知分寸也不知進退。

內侍干政,終究是個隱患,日後須對他多加敲打,再過些日子,當另尋內侍,取代此人。

……

其實這事不怪秦燕,這都是徐志穹的吩咐。

徐志穹確實希望洪振基從簡登基,但他擔心的不是洪華恆和洪華雲威脅到洪振基的皇位,這兩位聖子都在徐志穹的手上。

徐志穹真正心疼的是那八百萬銀子。

除了顯貴的體面與奢華,千乘國其他各個領域,已經到了慘不忍睹的境地,需要花錢的地方有很多。

而神君又非常擅長花錢,不要小瞧神君的耗費能力,一個國家真未必禁得起他一個人的揮霍。

因此徐志穹決定讓洪振基改掉前任神君的陋習,先學會節儉。

“大典不要辦了,宮殿也不要修了,皇宮那麼大,還不夠他住麼?

以後還要從皇宮騰出些地方,另有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