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在核磁層面,怎麼去看神經和血管啊?我覺得要看清楚這兩個結構很難。「王環在回答了周成一些問題之後,把心裡的疑惑講解了出來。

「彭伶俐師兄和郭霖師兄兩個人,也覺得看神經和血管的走形極為困難。「王環為了解釋自己不是不努力,於是就把這二位拉出來一起做對比。

一看報告,二看病灶,三看解剖,四看層次……

能夠看到解剖層次,就能夠分辨出來不同的肌腱及肌肉的走形,比如說韌帶、肌肉等。

但要看到神經和血管的層面的話,則需要更加精細化的閱讀核磁原片!

這種深度的內容,已經不是影像科的醫生能夠閱讀出來的,水平不夠的專科醫生,都沒辦法看到相應的走形。

不僅需要解剖功底、閱片的功底,還要一些更為專業的知識來進行輔助。

說實話,這是手外科核磁閱片的一種硬工夫,目前而言,沒有捷徑可言。

周成能夠幫助王環羅列出來不同水平是大概什麼層次,就已經費盡了工夫:「要看神經和血管走形,除去專科的基本功及解剖學知識,還需要深入地瞭解—下核磁成像的基本原理。」

「我們知道,核磁成像主要依靠HO的弛豫作用……「

「神經在核磁中的顯示特點:神經通常呈現為高訊號強度區域,這是因為神經周圍的脂質髓鞘具有較高的水分子排斥性,導致周圍的組織訊號低於神經訊號。

「成像原理是:神經的顯示主要依賴於T2加權成像,即在一定的掃描引數下,神經組織的T2值較長,因此在T2加權成像中會顯示出高訊號強度的神經結構。」

「血管的顯示特點:血管通常呈現為低訊號強度區域,這是因為血液中的氧血紅蛋白對MRI訊號的產生有所抑制,血管周圍的脂質髓鞘也對訊號的產生有所抑制。

「成像原理:血管的顯示主要依賴於T1加權成像,即在一定的掃描引數下,血液中的氧血紅蛋白具有較長的T1值,因此在T1加權成像中會顯示出低訊號強度的血管結構。這又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一般是在T2加權層面看神經,T1加權層面看血管。這就需要水磨工夫地多去練習……」

「這假學習起來,說是沒有捷徑,但也有一定的捷徑,這和我們人類學習的方式不同略有相關性,你可以平時裡在閱片的時候,形成自己獨特的相應錨點。」

「學習錨點是什麼你知道吧?就是你輔助學習的一種工具,就像是空間記憶法,宮殿記憶法一樣,尋找一種替代品————

「比如有些人,是數學系的大神,有人對空間三維結構,非常敏感,因此在學數論,還有在虛實數方面,非常敏銳!」

「還有學美術的人,有立體感很足……」

「也有人對文字敏感……」

「還有人,對提煉這一塊,就很熟悉,他們能夠快速地拆解一大篇文章中的關鍵部分,一遍之後,能夠把大概意思還原,這就是對文字敏感。「

「這種人,天生就有學習的優勢,能夠記住很多概念,很多內容,然後再融會貫通的時候,寫文章很厲害。這是組織能力。」

「還有一些人的話,則是對數字敏感。你可能讓他們單獨記誦一些文字,很困難。」

「但是一旦與數字連結了起來,那麼他們就能做到終身不忘,甚至他們說話,可能都要先把數字先提煉出來。」

「還有一些人,則是把知識體系,構架成為空間構架後,不同的節點,放置不同的東西。「

「這就是學習的錨點。」

「你如果能夠在閱片的過程中,把神經、血管、肌肉和肌

腱分別羅列成不同的物件,找一個相對誇張點的象形或者替代品,那麼在你下次閱片的時候,再看到這些東西,會更加清晰的凸顯在你的眼前。

「就好比,王環你怕老鼠是吧?」王環聞言頓時一個激靈,猛地甩了甩頭,似乎聽到這個字眼,就形成了肌肉的害怕記憶,表情恐怖。

周成見狀則說:「對了,就是這樣,只要是老鼠這東西,不管是圖畫、文字、還是相關的詞語,它叫聲等等,你都可以立刻地反應過來,若是你能夠把閱片中的一些部分,擬代成與這些相關的,那麼你在以後閱片的過程中,你最先發現的就是這些記憶深刻的東西。」

「師父,能不能不把神經和血管比喻成那個use呀。」王環自己都不喜歡說這個詞,日常都是用英語來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