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有人要為此犧牲(求訂閱)(第2/4頁)
章節報錯
就比如,有些患者,在三十多歲就有關節炎了,不予以治療,他便無法工作,但是手術治療之後,他在六七十歲的時候,還會經歷一次手術。
若是再拖十幾年,則可能一輩子只需要經歷一次手術。
有些手術耗材是有其固有的壽命的,這無形中會加大醫保等各方面的負擔。
巡查的時候,不會計較內部原因,比如說患者無法工作,便不能減輕家裡的負擔,給家
裡帶來收入這些。
這屬於一刀切形式地斬亂麻。
另一個方面,則十分可惡。
好比,在心血管內科領域,有一些老鼠屎,本來只需要放置一個支架的,放了三個。比如在普通外科,止血的藥物用了一大堆,結果藥物都不知道放進了哪裡,完全就是超過了需求量。
比如說骨科,在應用縫線的時候,從最內層就開始用美容縫合線,或者就是那種免打結縫合線。
再比如說外科,傷口修復時,有很多患者,非外傷因素引起的創口,卻應用了一大批的面板修復因子或者敷料這些。
而其實,這些面板修復因子或者敷料,是應用於更加嚴重的面板創傷的,而不是手術創傷。
屬於是用大炮打蚊子!
再比如,有些病種,沒有用藥指徵,卻用了相應的藥物,而且還無法給出特別圓滿的解釋,更不是預防性用藥。
又好比骨科,有一些老鼠屎,會把克氏針當作臨時固定用,然後簡單的骨折用了七八顆,當作複雜骨折這麼用。
克氏針是一次性的臨時用品。
再比如說關節外科,有些感染後的患者,明明是輕微的感染,卻要用抗生素載體去清創與預防性抗感染。
這些,都是醫療過度。
能把病治好,卻加大了醫保或的負擔。
對,這些人,加大的不僅是病人的負擔,是醫保的負擔,因為他們使用的大多都是百分百能報銷的那種。
或者就是百分之百不能報銷的那種。
第三點,縮減藥物渠道。
每一種藥物,是否能夠進到醫院,能否被科室應用得到,屬於是藥劑科、醫院的採購部統籌安排的事情。
專科科室,只有建議權,比如說,我給醫院裡填寫一份清單,我需要用一些什麼藥物。然後交由醫院的採購部去採購,作訂單。
然而,專科的科室,根本不知道進到醫院的藥物的廠商到底是哪一家,很多時候就只有一家,屬於是內卷式樣的壟斷,沒得其他選擇。
要用的時候,就只能用這一個。
專科的醫生,也不知道醫院購進的價格是多少,只能是按照醫院的標價,去給病人估計一個大概的醫療費用。
定價,與醫生無關!
藥物、耗材的使用,是醫生可以自主選擇的,也是病人可以選擇的。
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有一些醫生為了省時間,也沒有給患者說明情況,說明醫院裡沒有替代的便宜且副作用較大的藥物,可以去其他地方尋找。
是的,按照特別嚴格的醫療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