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感染,是關節外科的一個永恆話題。

這種情況就像是外科手術後感染一樣,只要手術存在,那麼術後感染的話題,就永遠不會過時,因為現實中,細菌等微粒體無處不在,貫穿治療的過程中,任何一個步驟,都可能導致感染的發生。

這是所有手術都存在的既定併發症。

於一個外科醫生而言,他的所有手術病人會發生感染,是必然的,沒遇到過是因為病人量還不夠。

而當前,關節外科對關節感染的治療金標準的定義就是,一期清創,二期手術。

如果是自然性質的關節感染,就是一期清創,二期看情況行關節置換行關節置換或者關節融合術或其他手術。

而如果是手術導致的關節置換術後感染的話,那麼也是術後一期清創,術中同時行骨水泥抗生素的曠置,二期再行關節翻修術。

這是比較保險的措施。

但是莊周教授所講,則是不論是自然情況下發生的關節感染也好,還是術後感染導致的關節感染,都可以一期進行徹底清創,然後再一期手術中,就進行了關節置換或者翻修等治療性的處理。

這相當於是把二期手術融合到了一期,這在以往的視野中,這種手術方式,屬於絕對的禁忌術式!~

一個把常規理解的禁忌術式當作常規手術來做,甚至敢拿出來講。

首先只能說膽子很大——

因為在目前的指南上,所有的感染處理金標準,都是二期手術處理。

違規指南做手術和治療,是隻有正高階才有的權利,而且一旦出了紕漏,那麼帶組或者實施手術的人,就得擔責任!

一期手術好不好?

當然好,不僅節約了手術的時間,也會讓患者儘早的痊癒,更會減少他們的住院費用和醫療時間。

但是風險在傳統的視野裡,是極高的。

而寫進指南里的標準處理方式就是耗費時間和耗費金錢的做兩次手術,一期手術處理,一旦出了任何事情,那就是要醫生來擔責任。

在這樣的情況下,敢去冒這種風險,逆指南進行手術的教授,能力也自然不用多提。

這屬於比較新的理解和領域,也可以說是新的視野和理念,只是還沒成為共識……

要形成共識,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但是,周成聽著莊周教授的總結——

莊周教授是採用了非常正式的總結語——

&ne&nessege(要點和總結:

這一般是出現在比較正式的文獻投稿中,但是,莊周教授將其寫在了ppt裡,證明了他在做這個ppt時,就已經是花費了很多心思的。

“關節感染,完全可以一期來做,但是有這麼幾個關鍵要點一定要注意好。”

“第一,在手術開始之前,一定要找準感染細菌,最好做藥敏試驗,有條件的單位,可以和檢驗科形成聯合協作組!”

“第二,在手術開始之前,一定要有足夠時間長度的敏感抗生素使用時限。”

“根據我們的經驗推薦,敏感抗生素的術前用藥,一般是24h,條件受限者,大於12h即可。”

“如果術前未使用敏感抗生素,術後抗生素使用時長,可適當增加35天,也可達到降低術後再發感染的機率。”

“第三,術中,徹底清創,清除所有感染組織,清洗感染的隱藏間隙,包括肌肉間隙,關節內盲腔腔隙,在此過程中,切忌開啟新的腔隙!”

“第四,術中可適當利用抗生素載體。”

“第五,術後持續引流,有條件及驚豔者,可進行持續沖洗引流。”

“第六,術後足量組程,及時的引流液、滲出液的培養,及時調整抗生素的使用量於時長。常規推薦術後抗生素使用時間為96120小時!”

“第七,術後適當的康復訓練……”

“這是我們做的一些病例的術前、術中和術後的照片,敬請各位同道監督……”莊周氣定神閒,一副我來這裡是求學的架勢,但實際上,滿滿都是炫耀和裝逼之意。

羅雲聞言,稍微笑了笑,搖了搖頭,然後轉頭就看到了周成,竟然拿著筆記本,把莊周所說的所有話,都認真地摘抄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