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第2/5頁)
章節報錯
“我已經準備給周博打聽了,問下週博願不願意CFK.”
yan0’(閆霖師):“不是?樊籠哥,請賜予凡人真相,什麼叫CFK?我只知道KFC(開房艹)。@Huanglong。”
Huanglong(曾樊籠)“炒粉kei。”
“學習了!@zjjl!”
“學習了!周院牛逼。”
“……”
接著就是類似的資訊回覆,周建林正在記錄筆記的時候,看到這一幕,覺得蛋疼極了,可也不想和自己這群逗比同學再鬧騰,浪費他學習和記錄筆記。
他能寫這麼多文章,靠的就是敏銳的嗅覺與科研思維的捕捉力,每一次的學術會議,都會讓他產生很多idea(觀點)。
——
與此同時,就在關節外科的學術會議的會場,曾樊籠正準備朝向記錄筆記的周成走去。
不過,曾樊籠也並不傻,並沒有像他所說的那麼直接,真去給周建林打聽什麼,而是有些好奇,能夠像他們科室周建林這樣一起有記筆記習慣的人,到底是怎麼找寫文章的點子的。
曾樊籠很快就在周成的右手邊的一個空座坐了下來,先問了一句:“你好,這裡有人坐嗎?”
這裡之前是羅雲坐的,但是羅雲此刻出去了,便搖頭道。
“沒人。”然後立刻低頭開始寫寫畫畫起來。
他哪裡有空理會曾樊籠啊。
曾樊籠也沒馬上開始問周成記些什麼,只是看了一會兒,就看到周成在摘抄著講者說的關鍵詞。
而且還是沒有重點的那種,很隨意地把重點都寫了下來。
心裡頓時大失所望。
合著,這位爺就是個記者似的,事無鉅細地都把說些什麼記載下來唄?
曾樊籠覺得,像這麼記筆記的人,絕對不會是周建林那樣文章產出量極高的人,周建林也肯定不會是這麼記筆記的。
文章產出量高,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要能夠擰得清每篇文章到底在寫什麼,思路清晰。否則的話,每一篇文章的週期都是極長的,短的三個月,長的甚至達到一年甚至兩年!
高產出代表著必須多篇稿子同時寫,同時投。
這樣要思路不亂,肯定不是事無鉅細的笨辦法去記筆記。
曾樊籠的思路清晰得很——
周建林之所以能夠這麼高產出,肯定有很好的辦法捋清楚每一篇文章各自的內容和思路,這樣的思路,在聽課的時候,也很容易體現。
不同的講者講的內容都不盡相同,好記性比不上爛筆頭,若是能夠知道如何去整理這些思路,那麼就會對他後面的學習產生巨大的助益。
他問過周建林了,但是周建林覺得這是不傳之秘,每次都敷衍,不願意告訴。
他從周建林那裡問不到,便自然而然地想來從周成這裡問一下了。
基於兩點,第一,周成與他不認識,問一句又不會損失什麼,就算丟點面子,但是面子能值幾個錢,若能學到東西,再丟點面子都無妨。
至於放下架子這種事,開玩笑,你學習的話,連架子都放不下來,你還怎麼學習?
又不吃虧,就算周成仍然不願意告訴,他也不會少了肉,若是願意說了,那麼意義非凡。曾樊籠自然就來了。
不過,他已經是做足了不要面子和不要架子了,卻發現周成是個“半吊子傻子”,他又覺得有點好笑。
想要放棄,但又不想這一趟白來,就故作好奇問:“欸,同學,你這是在記筆記麼?”
周成正在認真記筆記,沒想到還有人搭訕,又看了看,記得他是剛剛問自己這邊上有沒有人的那個,雙耳傾聽著,又聽了幾句後,趕緊一邊寫,一邊點頭。
“嗯。”為了節約時間,周成只回了一個字。
“你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