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不是兒戲,是一門極為嚴謹的科學。

骨折的治療,是需要系統化知識的支撐的。

首先要從骨折的治療原則開始,骨折的治療,講究三大原則。

復位、嚴格固定、康復。

第一點講究的就是復位,手術的目的也是為了固定和復位而服務的。

只是。

骨折之後是否要做手術,並不是一定的。

任何一種手術,都有其嚴格的手術適應徵和手術禁忌症。

有相對禁忌症的病人,則視情況選擇是否手術治療。而如果有絕對禁忌症的話,那麼手術肯定是不能做的。

而只有滿足手術適應徵的患者,才需要做手術治療,因為一些骨折,是可以透過手法復位之後,石膏外固定保守治療的。

這也能夠達到復位及固定的目的。

如果說適應徵和禁忌症,只是確定患者是否能做手術,是否需要做手術的話。

那麼,在手術方式的選擇方面,也得依據骨折的分型來選擇比較適合的手術方式。

這個病人是脛骨平臺骨折,脛骨平臺的分型多用Schatzker 分型,分有VI型。

基本上所有的脛骨平臺骨折,都需要手術治療,這一點基本原則不會變,除非是身體狀況十分不好,耐受不了手術,下步了手術臺,有死亡風險的病人外,所有的脛骨平臺骨折都需要手術治療。

這一點,在手術前,會進行嚴格的確定。

確定了手術,就得確定手術方案,手術方案,則是根據分型來確定。

Schatzker 分型胡的第Ⅴ型:涉及內、外側平臺劈裂的雙髁骨折,已合併血管神經損傷,此型佔脛骨平臺骨折的 12.0%!

那麼第V型骨折的手術方式,就是內外科劈裂的骨折處都需要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把骨折進行牢固的固定。

做完了手術之後,病人的治療則是又迴歸到了骨折的治療原則上面。

復位、固定、康復……

並且,確定了手術方式為內外側內固定之後,如何選擇手術入路,如何暴露至骨折的斷端然後再縫合出來,這也是極為有講究的,不同的手術入路,對手術整體質量的影響,不容忽視。

脛骨平臺骨折的傳統入路,自然是內外側入路,不過,卻是有更好的入路方式去選擇。

當然,這一切,自然都是周成內心想的,不敢和不能直接說出來。說到底,他現在只是一個住院醫師,初級職稱,肯定是沒辦法去接手脛骨平臺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這樣的IV類手術的。

周成默默地把暴露的部位進行了修改。

蔡東凡默不作聲,羅雲也沒多說什麼。

周成在組裡待的時間並不短,而且今年也已經是規培的第三年,其實是一個非常有經驗而且頗為靠譜的下級醫生,自然不能因為一次的錯誤,就持續性開懟。

稍微提點一下就夠了。

同樣看著周成在修改暴露空間的還有杜嚴軍,他神色雖然看起來沒什麼波動,但內心還是有點暗笑的。

杜嚴軍從今天早上週成同樣那麼早地來到科室裡準備看病歷,就知道,周成肯定也是有心競爭那個留院名額的。

杜嚴軍並不覺得周成要競爭留院名額是一件可笑的事情。

留院名額頗為珍貴,大家都想要,這是人之常情。

只是相對來說,周成在這次的競爭中,實在是不佔什麼優勢,因此可能性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