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並不知曉顧青青這會兒如何看待自己,只是一大心事有了著落,王浩自是開心不少。

他這會兒只是加急了腳步,趕忙著就跑回到了自己落腳的地方。

只因如今在王浩的眼中,只要在外露面,就有著暴露自己的可能性。

搞不到禁令,又沒有能夠遮蔽自己的法子。這意味著王浩在其他修士眼中便是所謂的‘外人’。

很顯然,以王浩當前的層次而言,完全不可能引起宗門的關注。那也就是說……這應該是用以針對其他人的手段。

王浩只是無奈之下被波及到的,眼下卻是不得已,只能想辦法搞定才行。

事不由人,身不由己。在這種情況下,王浩也就不敢再亂竄了。

回房,關門,落鎖。

直到做完了這一整套的流程,王浩才算是長出口氣。他連忙把顧青青贈來的藏書取出,細緻地打量了一番。

這藏書一共三本,每本都有將近百頁的份量,題名分著一至三,顯然是為整體。

這般豐富的內容,怎麼看都不是什麼小手筆。

“只是一種修煉法門,居然要這麼多的內容去填充?”

懷揣著些許忐忑的心思,王浩將其一一翻閱。而只是這般一個簡單的行為,卻是讓他徹底地沉浸了下去。

等王浩悠然回神之時,他抬頭望去,卻是發現天色都已經暗淡了下來。

居然一下子就看了一整天的功夫?

若是常人,恐怕在途中就會因為腹中飢餓,轉而收攏心思。

可王浩已是煉氣一級的修士,如他這般的人,雖不至於能做到辟穀那般的誇張。

但在需要的時候,適當餓上一兩天的時間,完全不在話下。

“厲害,當真是厲害了……之前只當是顧青青客氣一些,誇大了說的。卻是沒曾想,居然還真有這般的法子。”

於此書中,筆者提到了修士可以感知到其他同類的方法,而這也正是讓王浩與浮生嶺二人撞個正著的原因。

“修士之所以能夠超凡脫俗,其本質便是‘源’的存在。不論丹田還是識海,抑或是其他的部位,只要是打通了這一點,修士本身便會處於一種能量外放的狀態。”

說是外放,在王浩看來……這更像是一種生命立場上的變化。

正如一隻大象與斑馬之間的區別那般明顯。

前者若是在草原之間行走,即便是再如何小心翼翼,它那誇張的體重與存在感,都會時刻不停地向著周圍,發散出強烈無比的壓迫感。

這是差異,也是不可避免的結果。

所以當天王浩儘管已經藏匿好了身型,但在別人看來,卻是一副令人哭笑不得的模樣——

一隻大象站在了斑馬群間,小心翼翼地埋下了腦袋,這樣就能讓別人看不到自己了嗎?

簡直是笑話。

“而這本書裡頭,就是想要透過自我鍛鍊的方式,將‘進階’了的生命能量,轉化成為另一種模樣……”

常言道,堵不如疏。

這書的著者顯然對這種說法十分贊同。於這人看來,與其說是遮蔽,倒不如說是適應。

“遵循著環境的變化,讓自己發散的能量也進行轉變,從而做到偽裝的效果。”

同樣都是猛獸,卻如森蚺於密林,猛虎在山澗那般。

蛇的滑膩鱗片與膚質,貓科動物的厚掌肉墊,這些都能讓猛獸能夠完整地潛藏於合適的環境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