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購買的很順利,畢竟阪倉城的資產階級已經成長成森林了,很多規矩也都已經成定式了。

這裡每天新開的工廠不少,每天倒閉的就更多,本來神樂打算隨便買個工廠,後來發現在售資訊中,竟然就有個現成的印書館!

這年代的人都喜歡看書,對書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印書館的成績自然也不差,但架不住這個印書館的老闆好賭,又被人設了局,最終賠了個一乾二淨不說,還欠了一屁股債。

於是,他佔地25000畝,含地皮的印書廠就被神樂用8000萬買了下來,然後去城主府登記了資訊。

入城才不到3天時間,印書館竟然就搞定了!

印書館搞定,書店就更快了。

有六義遺蹟在,兩人不缺錢,但鑑於後期可能會出版一些禁止發行的書籍,因此有間書店的位置就較為偏僻。

但這並不妨礙《聖醫神農》的全世界發行,因為有個叫三聯書店的大書店,因為連續出版了幾本撲街書,現在竟然要倒閉了!

三聯書店是一家在每個國家都設有分店的書店,大國設立的就多些,小國設立的就小一些,但零零總總算下來,三聯書店全世界也有1600家分店。

店多,維護成本也多,更經不起風險,因此不過是幾本書虧了,竟然就瀕臨倒閉了!

那個店主不甘心失敗,又簽了一本《堅強毅力忍傳》的書,準備翻個身,沒想到這本撲的更慘。

瀕臨倒閉的三聯書店在到處尋求支援,沒實力的幹看著,有實力的在壓價,結果竟讓神樂撿了個漏。

神樂出資6000萬入股三聯書店,拿到了20%的股份,隨後就代表有間書店跟三聯書店簽訂了銷售合同。

《聖醫神農》每卷定價500兩,每套6卷,共3000兩。

扣除掉印刷,運輸和稅務成本,每卷尚剩餘250兩利潤。

其中三聯書店拿50兩,神農拿24兩,剩下的就全歸有間書店。

這其中各項談判孫景雲都沒有出現,他不僅自己在編書,還把所有分身都叫了出來一起幫忙。

而負責這些工作的神樂也沒有掉鏈子,起初她可能是被孫景雲逼著趕鴨子上架,但很快她就展現出了卓越的學習天賦,仗著雄厚的資金和景雲的全力支援,在各種談判中竟然都不落下風!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道酬勤的緣故,孫景雲在編書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的想法湧現,他本來計劃一個月把全部十卷編完的,編著編著,他就不得不返工重新編篡。

“我這本書的首要目標,是開啟市場,宣傳有間書店,其次是開啟民智,讓大家初步接受新穎的思想....”

“因此,主角的性格就要改一改了...”

原著是病例,對主角的性格著墨不多,因此孫景雲可以自己發揮的餘地就很大了。

他將神農設定為一個類似魯迅,杜甫一般的文人。

他熱愛這個世界,熱愛平民百姓,對蛀蟲一般的富豪和貴族深惡痛絕。

但想了想,寫的太露骨的話,又容易被和諧掉。

於是前半部分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寫出來,但是富豪貴族這些,幾章出現個一兩次就可以了。

先把故事寫的有趣,然後才是在其中夾雜一些自己想說的東西。

寫完後,他還拿給神農看。

“嗯,我是這樣的人嗎?”神農看著書中平等博愛,尊重百姓,嫉惡如仇的主角,摸了摸下巴,感覺有點不像自己。

但想了想,他又覺得寫的很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