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資料室。

羅旋正在仔細檢視《寮撾縣誌》。

自己要想弄橡膠種植園,就得了解當地的人文、水利、氣候等等這些方面的知識。

只有做到自己心有數之後。

明天自己去和縣裡面的,相關部門領導談條件,提要求的時候。

才能做到目標明確、有的放矢。

而且開辦橡膠種植園,

前期砍伐雜樹、防火燒山、平整場地、挖坑植樹.這些工作需要的勞動力,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尤其是現在寮撾縣境內,已經要開始收割稻穀了。

等到社員們把溝裡的水稻,都收回家裡之後,他們手裡有了糧食。

這些大神們,就更不會出來幫自己幹活了。

羅旋就是想從縣誌裡面,所記錄的資料入手,看看往年寮撾縣境內,到底有沒有越過界河,過來找活幹的人。

這種人,又會有多少?

當時他們過來找尋活路的時候,寮撾縣境內的人,又給了他們一些什麼樣的報酬?

那些資料,

如果不是自己親自來查、而去走訪寨子裡的人的話,最終得來的那些資訊,多半都是受到了他們主觀意識影響,

而有所改編的。

這樣得出來的資訊,可信度就不會太高。

正所謂差之一毫,廖之千里。

查閱了半天,

根據《寮撾縣誌》記載,羅旋發現了一個驚人的規律:寮撾縣境內,一到水稻收割的季節。

竟然每年,幾乎都會發生一次特大山洪!

這.

羅旋趕緊看災害統計資料:臘瓦迪鄉(剛剛進入新時期,還是叫鄉被沖毀稻田3019畝,沖毀房屋267間。

沖走黃牛377頭,大小土豬501只.

經濟損失達到xx萬元

拉枯鄉被沖毀稻田7079畝,損毀房屋583間,失蹤人口達到

羅旋緩緩放下縣誌,凝神思索。

平常寨子裡的山民們,哪怕風調雨順的時候,都會缺3,4個月的口糧。

要是他們遇到了特大山洪的話,恐怕缺糧的情況,就會更加的嚴重了。

雖然說地區、縣裡面,包括公社都會撥出“團結糧”。

可畢竟當地的財力有限。

這點“團結糧”,也就夠幫助山民們度過一個月時間。

那剩下的幾個月的口糧,又該怎麼辦呢?

羅旋正在苦苦思索。

“欸~羅旋,你要的邊境人口統計資料,我給你找出來了。”

楊車娜姆包著一堆泛黃的資料,走到羅旋身前,“天色不早了,你今天晚上準備熬通宵,整晚都在這裡查閱資料嗎?”

羅旋揉揉眼睛,“看吧,啥時候看完了,找到我想找的東西,就回招待所休息。”

“你先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