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裡這個村莊建設的好啊!

先不說村裡的基建和娛樂休閒設施,有多麼的完美。

光來看村子裡的土地:分佈在小溪邊、河溝之中的良田有1200多畝;人工改造而成的梯田,還有700多畝。

另外還有各種坡地3000餘畝。

只不過這些坡地之中,大部分土地多半不用來種植糧食,而是以經濟作物為主:像什麼薄皮核桃、朝天椒、燈籠椒,蜜桃雪梨、枇杷桔子為主。

種植這些東西能夠節約不少的精力和體力,要不然的話,幾百號村民哪能忙的過來。

村子裡面的壯勞力,男男女女加起來總共才不過300多號人,要想靠人工耕種這麼多的土地,顯然是不現實的。

所以姬續遠除了讓村民們繁殖50多頭水牛,作為耕作土地的大牲畜使用之外。

另外他還不惜動用重金,從山外買來17輛手扶式拖拉機,以提高村民們的工作效率。

姬續遠甚至還私下裡聯絡紡織機械廠裡面的工程師,給山裡這個村莊,專門研發了幾部小型插秧機和收割機,以幫助村民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

由於這座村莊並沒有被登記在冊。

因此村子裡面要想購買這些農業機械,是拿不到正規的指標的。但這種稍稍靈活變通一下就能解決的事情,又怎麼難得到人精一樣的姬續遠呢?

把這些拖拉機掛靠在別的單位、或者是生產隊裡就行了。

小老君生產大隊,總共有8個小隊。

每一個生產小隊頭上掛上一輛拖拉機的名義,但實際上這些拖拉機都被拆散了,如同螞蟻搬家一樣的,被姬續遠給弄到山裡來了。

別人都在出名義,幫著這個山裡的村莊購買機械,“大小老君山自然保護區”作為一級正規公家單位,它只需要打一紙證明,就能如願以償的買回來2輛拖拉機。

讓陳曉端寫一張《關於為了更好的開展日常工作,鼓勵保護區廣大幹部職工自立更生、積極投身於農業建設,現我單位特向上級部門懇請購買拖拉機的申請》,並不是一件多難的事兒。

這種拖拉機買回來了,又不需要向公社報備,只是將其列在單位的《固定資產表》上面就行了。

如果遇到上級管理部門來檢查的話,再把拖拉機弄到單位上,證明確實有這個玩意兒的存在就好。

——其實根本就不用擔心這些事情。

自然保護區的辦公室位於深山老林,這麼多年了,上級主管部門,其實根本就沒派人來檢視過。

——人家自然保護區那麼多在編幹部職工,到後來的時候全是靠自給自足,根本就不花費一分錢上級撥款!

甚至在早幾年,那時還是困難時期的時候,自然保護區人家不但不需要上級撥款,反而還向外捐贈了不少糧食呢!

自然保護區主的管部門,遇到從來不向上級伸手討要資源、從來不需要領導操心的下屬單位。

誰還樂意冒著生命危險,去深山老林裡對人家指手畫腳呢?

用保護區辦公室主任,那位曾經的正興大隊老支書的話來說:自然保護區這個單位,就像一個沒爹沒媽的孩子。

但又很懂事,從來不吵也不鬧,既不爭也不搶。

說白了:就是存在感極低,基本上已經被人遺忘了...

姬續遠購買拖拉機,最終其實就是靠這樣到處拉掩護,搞來了這麼多的農業生產裝置。

有拖拉機,有耕牛,村民們種地的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

為了讓位於山坡上的旱地不受乾涸之苦,姬續遠還假借“正興大隊採砂場”、“正興大隊現代化養殖場”的名義,給村子裡搞回來了2臺小型水力發電機。

由於這種小型水電發電設施,它沒有儲能裝置、更和沒有和地方電網聯網。

所以平常發出來的電,就無法進行調劑。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姬續遠又發動村民,在山坡上挖出來不少的蓄水池。

平常農業生產裝置不用電的時候,姬續遠就會讓水力發電機帶動水泵,把位於山谷裡的那些水源,往山上的蓄水池抽。

正是有了姬續遠的苦心經營,巧妙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