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路上遇到熟人,那就再正常不過了。

“喲,老趙,你這提著大包小包的,是去哪呀?”

老趙自然不會實話實說,只見他遮遮掩掩把東西往背後藏,嘴裡卻在狡辯:“哪有什麼東西?我這是去村裡走親戚。

你是不知道啊,我大姑家的女子嫁在這裡。

親戚親戚,不多走動走動,怎麼能親呢?”

問話那人點點頭:“是這個理兒。”

老趙為了掩飾自個兒的難堪,於是就趕緊轉移話題,“小孫啊,你提著兩隻雞,這是幹嘛去呀?”

小孫大大方方的舉起他手裡,那兩隻五彩斑斕的野雞,嘴裡笑道:“恰好我二姨家的大小子,他娶的媳婦兒也在這個村裡。

就像老趙你說的那樣。親戚得多走動走動,才能親嘛。再說了,咱們是工廠裡的職工,人家是在地裡刨食的農民。

咱要是不上門去看看,久而久之我二姨家的大兒媳婦,就會說咱們拿腔拿調、說咱們擺架子,說咱看不起他們在生產隊裡的農民,對吧?”

老趙點頭,非常贊同小孫這種說法。

只是過了一會兒,老趙就回過神來了:你二姨家的大小子的媳婦?

那關你屁事啊,輪得到小孫你去上門看望?

那提著兩隻雞,我看你送的是雞...算了說雞不帶吧,文明你我他。

老趙和小孫各自撒完謊,接下來的場景就有點難堪了:只見兩個人都磨磨蹭蹭的,不願往前走。

要是小孫往前邁一步,必然會停下來做出一個請的姿勢,示意讓趙走在前面。

輪到老趙往前多走了一步,他也會和小孫來一個同樣的操作,示意小孫先走...

反正不管怎麼說,兩個人都是死活不願意肩並肩的攜手同行。

幹這個勾當,不是上山打老虎,人越多越好。

而其實和偷漢,子的道理差不多: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於是老趙和小孫二人推讓了半天,他們各自在心裡仔細盤算了一番,走在前面和走在後面的得失之後。

最終還是老趙,選擇了走在前面。

人生閱歷豐富一些的老趙,他心裡的盤算是:這個上門拜訪,就像去廟裡跟神神燒香一樣。

自己搶在別人前面去燒香,神神總該對自己,記得更清楚一些。

要是等到後面燒香的人太多了,神神又怎麼可能記得住,誰給自己燒了香、許了願呢?

想來,神神都會犯湖塗,人家羅主任又怎麼可能對來訪之人,記得那麼清楚?

望著老趙大步流星、漸行漸遠的背影,小孫心裡也在撥弄著他自己的小算盤:這個去羅主任家做客呀,就和第一次去村裡上門相親差不多。

跑到前面去相親的小夥子,他給姑娘留下的印象要深一些,這是沒有疑問的。

但作為炙手可熱的村花,人家不可能一眼就相中了,那些前面來提親的人。

按照目前的行情來看的話。

她一定會待價而沽、會慢慢悠悠的多看幾個小夥子,然後在其中挑出彩禮最高的那個人。

反正姑娘又不愁嫁,她急什麼?

按照小孫的判斷來說:老趙手裡那個牛皮包裡,裝的東西應該是兩包糕點、一條香菸,可能還有兩瓶酒。

小孫估摸著這些東西的價值,應該在8塊錢上下。

老趙這份遮手禮,還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