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大的話,是故意那樣說的、還是他真的不懂?

那就不可考據了。

反正最後由周老大代筆,寫出來的、用紅紙做成的簡易請帖,上面都是寫著[恭請某某,於某月某日,蒞臨6生產隊周某人茅房,來小啄幾杯...]

小酌的“酌”,周老大不會寫。

周老大反正記得相聲、評書裡面,說書先生談到請別人喝酒,都說小啄。

小啄就小啄吧!

反正一桌酒席席面上,攏共就8兩肉,想放開了大吃大嚼也是不可能的...

“張大叔一家,就不請了吧?”

葉二孃跪在院壩裡,屁股撅的老高,嘴裡唸唸有詞,“他兩口子雖說上禮還算是大方的人,可他們飯量大、太能吃了。”

“要是他帶上家裡的三個娃,咱從他家身上,恐怕也得倒貼...”

葉二孃掰著手指頭仔細算賬:“一個大人一頓,咱就算他吃半斤糧食,他兩口子就得1斤,3個娃算1斤。

2斤糧食,細糧4成,粗糧6成...1斤糧食算上糧票,估計得2角4分錢...2斤糧食得4角8,再加上一包煙,1角7,這就是6角5分錢了。

一桌子席面上是6碗菜,他們張家的人吃掉6成,起碼得1塊錢。上禮,就算張大叔上1塊6...

哎呀,咱還得賠進去幾分錢哩!不行不行,這家子人,不能全請!”

這個時期的生產隊裡請客,主家去和客人捎話、或者是發請貼的時候,就會說明是不是“全請”。

如果主家特意說明了“全請”,那意思就是請客人全家都一起去吃飯。

反之,

如果主家沒有申明“全請”兩個字的話,那意思就是:只請那戶人家的“當家人”獨自去赴宴。

很是搞笑。

但這是實情。

都是被貧窮逼出來的套路...

提著一大桶豬潲水的周老大,此時正好路過屋簷下。

只聽他咕嚕出來一句,“結婚席面上用46糧,你也不怕人家丟你家的碗?”

生產隊裡的社員們,平時自己吃飯,有些時候會用28糧:也就是粗糧佔8成、細糧佔2成。

但等到年初,生產隊裡把糧食剛剛一分下來的時候,那個時候為了能夠吃上一點兒好的,大家夥兒會適當的加大細糧的比例。

但最多也就是46糧。

也就是細糧佔4成,粗糧佔6成。

農村的宴席上,飯裡面的細糧,則會有一個大幅度的提升,一般都是37、甚至是28。

剛才葉二孃趴在那裡嘀咕,說在她的婚宴上要用46糧,這讓周老大很是不爽!

你們結婚快活?

老子啥也撈不著?!

周老大對他爹結婚不感興趣,但他心裡也就圖個能吃上一碗好一點兒的飯菜。

沒想到啊,

這個婚宴,竟然和自己家裡平常的飯食質量差不多!

人家羅旋那邊,給幹活的人吃的飯,都是用的73糧。

也就是說,羅旋讓張大孃給幹活的人做飯的時候,細糧要達到7成。

如今周大爺和葉二孃結婚,吃的飯,竟然還不如人家羅旋用來招待幹活的人的飯?

周老大在他家裡面,也是個大孩子了,算的上市半個頂樑柱。

這半路入家的葉二孃,自然也不敢太過於小瞧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