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暴雨多。

一旦下了暴雨之後,整個正興大大小小的水渠,稻田決口處、小溪裡都會爆發洪水。

而這個時候,正是拿著簸箕漁網,去水渠裡、去稻田的決口處撈漁獲的好時機。

說出來大家或許不信。

這個時期,漁獲雖說很容易就能撈到,但還真沒多少人願意去幹這種事情。

大家家裡沒油,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每個月,一個成年人的菜籽油定額,才二兩八錢三,還不夠後世炒一盤菜所用的量。

因為沒油,就很難吧那些小雜魚、小鯽魚鯉魚、泥鰍田螺做的好吃。

就像田螺河蚌這些東西,如果沒法用猛火爆炒,而是用水煮的話,它們的肉就會變得很筋道,讓人咬不動。

而小雜魚沒油去炸,煮出來的小雜魚會爛成魚羹,不好吃不說,還很容易被魚刺卡到。

大家之所以不願意去撈小雜魚馬蝦、田螺河蚌這些東西回來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的身體,普遍缺乏油水。

這就使得大家沒足夠的體力,去幹這些閒事。

如果社員們出去撈撈魚蝦的話,需要付出的體力消耗,時常會遠遠高於撈回來的這些漁獲,所能提供給人體的能量損耗。

在水裡。

人體的體溫流失的快,而吃馬蝦雜魚,卻並不能讓人補充多少體力。

得不償失的事情,沒幾個人願意去幹。

在這個時期。

社員們白天要出工勞動,晚上還時不時的要集中起來“學習”,要麼就參加“掃盲班”。

等到農閒一點點的時候,社員們不是去鄉里、縣裡出“義務工”。

就是去弄大隊、生產隊組織的冬季農田水利建設,社員們哪還有那麼多體力和精力,去撈魚蝦吃?

相比起這些漁獲所能提供的蛋白質,其實社員們,更需要的是補充澱粉、糖分、維生素這些營養物質。

吃那些馬蝦、雜魚?

用生產隊里社員們的話來說:那是越吃越餓,越吃越癆!

所以相對於下河撈魚,大家更傾向於上山,去挖野菜野果回來果腹。

河鮮裡面,也就只有那些大一點的鯉魚、草魚,社員們才有點興趣,偶爾去弄一條回來煮點魚湯喝。

這個時代的小溪裡、池塘中的大鯉魚、大草魚其實也不少。

只不過不少人只能望著小溪裡面的魚兒們,在那裡悠閒地吐著泡泡,多半卻只能乾瞪眼。

因為,大家嚴重缺乏捕魚的工具。能夠徒手抓魚的人,畢竟是極少數。

尼龍化纖做成的網很貴,社員們省吃儉用一年,恐怕都未必能夠攢夠錢去買一副回來。

——即便是買回來了,也是買回來一樁大麻煩!

今天張三來借、明天李四說家裡斷炊了,要用一下...

都是鄰里鄰居、家門親戚。

那到底是不借呢,還是不借給他們呢?

左右都是得罪人。

久而久之,大家也就沒心思去置辦這些東西了。

羅旋今夜才抓到幾條鱔魚,就不得不跑回了家躲雨。

夏夜外面下雨,家裡的蚊子就更多了,嗡嗡嗡、嗡嗡嗡,馬蚤擾的羅旋躺在竹床上,翻來覆去的輾轉難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