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族能從末世走到現在,除了靠著堅韌頑強的意志,還有就是人族傳承的智慧結晶。

第8號研究所應該重新現世才對,火中沒有熄滅,只是缺少一把火而已。

王炎的出現,給第8號研究所帶來了希望,就算不能研究出完美竅穴鍛鍊法,只要能再進一步,那都是整個人族的一大步。

根基太重要了,一座大廈的高度不是取決於用的材料是否足夠堅固,而是地基打的有多深。

拿到實驗室的資料後,王炎宣佈閉關參悟,蘇青青和蕭嬋則是輔助竅穴研究,完美竅穴鍛鍊法研究正式重啟。

......

菩提山。

半山腰,一個小寺廟。

兩個和尚,一中年,一青年。

中年和尚的名字叫李靈知,法號叫太虛。(近代一位高僧法號,借用一下。)

名號取自《知北遊》中,是以不過乎崑崙,不遊乎太虛。

太虛的境界太高,但是李靈知卻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太虛本應該是‘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佛陀俯視眾生,高高在上,仙人入世,與凡塵作伴。

佛陀有什麼好,仙人多瀟灑自在,可惜是年輕時入錯了行,至今煩惱絲一直沒有長出來。

李靈知皺著眉頭閱讀手中的信件,在如今這個科技時代,竟然還有這種古老的通訊方式。

他雖是僧家人,卻有一身儒味,如果再細細看看,又能看出一絲與世無爭的道家氣度。

佛儒道三者結合,本應該的相互衝突的力量,如今卻被一人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讀完信中的內容後,白衣和尚放下手中的信件,對著一旁正在掃地的年輕和尚說道:“苦禪,我看見你就覺得苦,我已經苦了二十年了,合該讓我快活些時日。”

“你下山去吧,明天出發。”白衣和尚想了一下,又補充道:“即刻出發,立馬滾蛋!”

被稱作苦禪的年輕和尚與白衣和尚的氣度截然相反,身穿一聲黑色僧袍,一白一黑,即是衝突,又是融合。

只見他一臉悲苦的模樣,似乎時刻都在悲天憫人。

笑臉彌勒佛,悲苦阿羅漢,前者修行圓滿,後者自度,無法度人。

到底是渡他人還是渡己?

苦禪修佛二十年也沒有理清楚。

“阿彌陀佛,師父保重!”

苦禪聽到白衣和尚的話後,唸了一句佛號,輕輕放下手中的掃帚,轉身就向著下山的方向走去,絲毫不脫離帶水。

剛走到山腳下,苦禪才醒悟過來,“糟糕,師父沒有告訴我要去哪。”

正要轉身回山問問師父,卻見一個包裹從天而降,李靈知的聲音響起:“不待滿三年可別回來!”

苦禪接過包裹,大聲回應道:“師父,我知道你要去找師孃,幫我向師孃問個好。”

“苦禪想吃師孃做的豆飯羹,師孃縫製的衣服也小了,現在只有身上這一套還能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