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大茂記得當時香江的天氣很熱很熱,溫度一直在33度以上,烈日當空下,即使是穿著短袖,也會出大汗。

1983年,當時的未來集團剛剛成立,不過他一直有做貿易業務, 會把國內的各種物資出口到國外,流動資金很大的。

1983年,8月初的時候,他提前的將所有的流動資金,全部兌換成了美元。

不僅如此,許大茂還將未來集團以及他個人的所有財產全部抵押給了滙豐銀行。

婁家在香江經營多年, 藉著婁家得關係, 許大茂成功的拿到了滙豐銀行內部利息貸款。

你以為僅僅如此而已嗎?

不止。

他還向婁家借了五千萬美元, 最終東拼西湊的湊夠了一個億美元。

那時,美元與港幣的比例大概是一比九。

那許大茂為什麼要籌集這麼大一筆錢呢?

一九八三年的九月,受中英會談影響,港幣與美元匯價狂跌,美元兌港幣上升至一比九點六,出現搶購美元和食物現象,時稱“九月風暴”。

美元兌港幣一比九點六隻是官方價格,屬於有價無市,黑市上美元兌港幣最高時已經炒到了一比十一。

他非常清楚的記得,就在今年十月中旬,香江各界人士及輿論界對英G企圖以“經濟牌”壓中G讓步的做法提出強烈批評,市民舉行集會示威,要求港英政府儘快採取措施穩定局勢。港英政府迫於壓力宣佈實行港幣與美元掛鉤的聯絡匯率永為七點八比一,同時取消港幣的存款利息稅。

許大茂籌出這筆錢的目的自然是想賺這中間的差價。

不過——

這個好機會讓許大茂只賺幾千萬美元,是遠遠滿足不了許大茂的那鉅貪婪地心的!

因此,許大茂動用外匯槓桿這把雙刃劍來玩場大的。

他的手下僅僅只用一天的時間就幫許大茂找出了能給他提供最優越條件的銀行——花旗銀行。

得知許大茂準備動用一億美元做美元與港幣之間的外匯,花旗銀行願意給他提供20倍槓桿。

最大槓桿只有20倍,這未免讓激進的他有些失望。

8月的最後一天, 一個70個人操盤團隊以及50個保鏢一起的飛往了紐約。

轉天就在花旗銀行總部的至尊級操盤室內建倉, 開始掃蕩港幣

中英第二輪談判一開始,英G就堅持“主權和治權分離”的立場,即“在承認中G對香江的主權的原則下,由英G大體上像過去那樣管治香江”。

而中G則堅持主權和治權不可分割的立場,所謂“主權屬中、治權屬英”,實質上是否定了中G的主權,是以一項新的不平等條約來代替舊的不平等條約,是中G絕對不能接受的。

所以,第二輪談判很快就不歡而散了。

然後是第三輪談判……

第四輪談判……

中英雙方在香江主權上始終談不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