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寧大師說的沒有錯,這座城池的用途可就很值得揣測了。

“山海經?”

直播間內冒出條提示。

看到這個訊息的寶友都愣住了。

這石峁遺址和山海經有什麼關係?

“三皇五帝的事蹟在山海經中有記載,關於黃帝,有提到過,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

“西山經中也有關於黃帝祭祀的描述。”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其中多白玉, 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湯湯,黃帝是食是饗。”

“能夠在山海經中留下記載的話,如果按照寧大師之前的說法,很可能是真的。”

說話人的名字第一次見到。

古云有螭。

認證資訊是夏國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古研究員,你這話,是真的麼?”

這言論出來, 寶友們都快速盤算起這可能是什麼原因。

史前生物、山海經、歷史遺址、消失的城池……

這些要素重疊在一起, 由不得他們多想。

“黃帝大戰哥斯拉?”

“外星人大戰恐龍?”

“封神演義?”

寶友們的思維無限發散, 可沒幾秒就聽到寧帆的聲音。

“行了,別瞎說,沒有你們想的那麼誇張。”

“只是為了防備野生動物,而且當時的科技水平已經和商周兩朝差距不大了,這裡的收穫不會差的。”

“怎麼可能?”

寶友們這次是真的不信了。

一個是史前文明,一個是史書文明,論年代也差了不止幾百年吧,怎麼可能會科技樹相近。

“寧專家說的沒有問題。”

袁鹿思忖數秒認真道。

“三皇五帝的順序歷史上有幾種認識,可大概還是在燧人、伏羲、神農,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幾人中流轉,只是順序不同。”

“對古代人壽命的爭論也有兩種。”

“一種認為他們當年空氣和食物都沒有汙染,所以壽命較長,另一種則是認為古代醫療和危機並存, 壽命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多。”

眾人微微皺眉, 不明白袁鹿為什麼說到這裡。

“以傳下來的神話作為依據,三皇五帝一共八代,中間還有禪讓的說法。”

“等到禹建立夏朝,距離黃帝在位最多不過兩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