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一個方子內服外用,你錯大了(第1/3頁)
章節報錯
“煎藥我擅長,我自己來就好。”
“寧大師和半兩金大師,你們休息吧。”
西京城,李家名下一家藥店靜室內,李沫兒拿著方子緩緩開口。
“不用。”
“這藥烈,你把握不住,讓我來。”
寧帆看著準備好的藥材淡淡道。
“怎麼可能?”
李沫兒大笑起來。
自己是藥聖李家嘗草行走,從小就開始嘗藥,到八歲的時候,看一眼就知道是什麼藥材,聞一下就能說出是什麼方子,熬藥的手段讓不少老醫生都自嘆不如。
要不是中間遇到問題,自己早都可以接了藥店坐堂。
現在聽到寧帆說自己不會煎藥,完全不相信。
淺笑一聲。
“寧大師,這你可能小看我了。”
“別的我不在行,可是煎藥,這在家族裡面都沒有幾個人能夠比我好。”
說完微微一笑。
“而且要說煎藥的規矩,全國也沒有幾家能比我們家更會的。”
“急熱病、慢性病、溫補藥,需要的煎藥方法都不一樣,用的藥材、炮製手法還有煎藥時候的火候和時間都有區別。”
“想要做好這一點,必須要對藥材有足夠的瞭解。”
“這一點,我說第二,李家都沒有幾個人敢說第一。”
李沫兒輕笑著看向寧帆。
她有這個自信。
身體問題對她來說沒有任何問題,只要死不了,那就不會死。
而且這藥關係到自己的安全,也不可能讓別人代勞。
寧大師倒是可以,可是她也不確定寧帆的煎藥技術如何,要是真的因為手法錯誤導致藥效下降,受苦的還是她。
“中三猛二分先後,留香不過半炷香。”
寧帆開口,李沫兒完全愣住。
“寧大師……您怎麼會知道這個?”
李沫兒傻在原地,久久回不過神來。
學夏醫的人都要記《湯頭歌》,是清代醫術,記錄了夏醫常用的三百多張藥方,用口訣的形式概括歸納。
一般的湯頭歌都是用藥材和主治病狀來記憶的。
比如香蘇散內草陳皮,外感風寒氣滯宜。
可寧帆說的是他們李家秘傳的《湯頭歌》對應的後半段。
這是按照藥材煎服順序和火候要求特殊編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