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如院士,看不出來也不逞強,而是大大方方說自己只能看到這些。

光憑這態度,就活該是院士。

寧帆聽到訊息也不說話,直接給了青銅器特寫。

“是個香爐。”

袁鹿畢竟也是院士,眼光還是有的,只是看一眼這個東西的結構就說出來名字。

寶友們紛紛側目,仔細盯著這個香爐。

要說香爐,他們在寧帆這裡見過的不少,方形圓形都有,異形也有不少,可從來沒有見過眼前這樣的。

香爐腹部向外凸起,四角圓潤,有張開的翼狀裝飾,上面錯金銀的部分呈現出扇形紋理,中部像是兩根鳥頸, 相互纏繞, 麻花一樣向上延伸,到頂端,鳥喙張開,顯出通道。

“這個東西?真的是香爐?”

“沒錯!”

袁鹿篤定道。

“明朝的時候有一個類似的香爐,錯金銀天雞形爐。”

“剛才沒有看清楚,仔細看了看發現沒有問題,形狀、造型、構思方法都一致。”

“不過這個香爐還有一點不一樣的地方。”

“明朝的錯金銀天雞香爐是雙面的,只能從兩面看出是兩隻天雞交頸的樣子,寧專家現在發現的這個居然是四面展示的。”

“論構造難度和構思精妙度,遠勝這個明朝的香爐。”

袁鹿放出圖片,寶友們也看出來這兩個東西完全沒有可比性。

“為什麼這個樓蘭的還要比明代的更精緻?工藝沒有一點進步嗎?”

寶友們看出盲點詢問道。

“那你們難道覺得現在的東西比以前更好用了嗎?工藝一樣有進步。”

袁鹿看寶友這麼說,回應一句。

“銅器鑄造工藝從戰漢開始到後來的明清,提升幅度很小,所以東西好壞和精緻程度只看製作時候用不用心。”

“用心就好,不用心就差。”

“傳下去就看儲存情況,儲存的好自然品相好,儲存不好,自然品相不好。”

這下寶友們都說不出話來了。

也是。

現代工藝進步了,東西都不一定有之前的好。

他們還這麼想,有些落伍了。

直播間寶友們接受了這個事實,再看向這尊香爐。

“袁院士,這個為什麼會是天雞?”

“因為古代認為,天上和地上的生活差距不大,地上有雞,天上也有雞。”

“地上的雞看到太陽出來就打鳴提醒人起床勞作,天上的雞是為了叫醒太陽讓太陽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