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無話。

寧帆早上起來,聽到後門狗叫,過去才發現地上多了一個包裹。

拆開發現一副天文專用的銅鍍金星晷儀。

星晷儀分上下兩重盤。

上重盤稱天盤,周圈刻二十四節氣,上端設倒三角形直表,表背面左右兩邊分別刻勾陳、帝星二星名,中間刻兩星表三字。

下重盤稱地盤,一面周圈刻十二時辰,另一面外周圈刻十二時辰,圍繞中心橫向對稱刻二十四節氣表及橫、縱線。

星晷儀下面還有一本史書,翻開之後都是寫著各種大事記。

寧帆眼前也浮現出這東西的資訊。

【清代御用銅鍍金星晷儀,由康熙清宮造辦處製作,康熙祭天地時使用,為清代觀天分星驗證歷史之器。】

看到這行資訊,寧帆明白過來這東西的用處。

歷史上諸多大事發生之後,史官都會一一記錄當時的情況。

不可宣之於眾的就記錄在隱秘的地方,普通的則記錄在當值的簿子上,重點的就錄入大事記。

而在史官記錄之前,還有專人負責預測,這批人在不同的朝代都有不同的名字。

大祭司、國師、司天監、欽天監、火井令什麼的都好。

總之歷朝歷代都有這麼一個角色的存在。

哪怕是朝代更迭,這些資料也不會焚燬,而是在這些人手中進行流傳。

久而久之,這一本資料才是夏國流傳最久也最接近真實的歷史。

而所謂的南張北孔,五姓七望,皇族密檔都不如這份天書大事記留的齊全。

眼前這本大事記的雖然是列印體,可是每一頁都是高畫質相片。

看得出原來的材質。

最早用不知名的獸皮製成,後來換成龜甲、牛骨、青銅板、竹簡、絹絲、再到最好的紙張。

跨越了不知道多少年代。

眼前這東西配合宋代星圖,寧帆不用思考都知道自己二叔的意思。

讓自己從這些資料中找出五寶的下落。

《尚書》記載,凡有異寶,必有異象。

這些記錄出現在史料中應該是有重要的事情發生。

二叔藉助嶽老鬼給自己送來天文圖,又給自己送來康熙御用的星晷儀,擺明了是讓自己去破解當時的情況。

畢竟記載是觀星所得,根據記載完全可以反推出當時的星象。

這樣可以重新根據古人的觀測來推斷出不一樣的事情。

這在文物鑑定中很少用到,但是在歷史考古學中卻是重要的手段。

看到這東西寧帆就明白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