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清代的假幣,寶友都沒見過吧(第2/3頁)
章節報錯
“自古以來,都有人逐利,只要利潤足夠,連鹽鐵都敢參與,鑄造假幣又有什麼的。”
“至少還比之前兩個更加的隱蔽一些。”
“寶友們聽著這話都嘴角抽搐不知道說什麼。”
還是有人實在好奇詢問。
“唐教授,現代造假幣就是印鈔,那古代這個銅幣怎麼作假呢?”
“難道不會虧麼?”
這問題說出來,不少寶友也紛紛跟上。
他們也在好奇這個問題。
銅幣就是用銅鑄造的,這真幣和假幣都是一樣的,造假幣還有什麼意義。
“天真!”
唐奇勝嘆氣道。
“古人為了造假,想到的手段可不比你們少。”
“銅幣都是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了別的金屬鑄造的,重量根據含銅量會有區別。”
“《清實錄》記載,順治初年所定的錢質成分比列為銅七鉛三,每枚銅幣重一錢二分。”
“但是銅用量少,銅錢的價值就會高於銅,不法之人就會用銅私鑄造銅幣。”
“順治十四年,私鑄銅幣現象嚴重,銅幣的重量又調整為一錢四分。”
“這時候,鑄幣的銅就比銅幣的價值還高了,私鑄銅錢的人沒了,又有了另一群人。”
“他們開始融化銅幣來賣銅塊。”
“此後這種錢貴鑄幣,錢便宜就鑄銅的方式持續了近百年。”
“一直到乾隆五年,終於透過改變銅錢的材質,讓銅錢無法進行二次鑄造,才算是減少了大規模的鑄幣的事情。”
“這也就有了現在寧大師手裡這種銅錢。”
“在單個的重量上減輕一些,不用戥子稱量根本發現不了。”
“可是古代誰都不可能用戥子去稱銅錢,這種方法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用原來的八百銅錢鑄造出一千枚銅錢。”
“裡外折算下來淨賺兩百文銅錢,雖然看似不多,可是產量上去,長久看下來絕對不是小事。”
眾人聽完解釋,紛紛感慨這手段真的厲害。
居然還能這麼雙向操作,也是服氣。
看向螢幕更明白寧帆的恐怖,用手掂量著就能發現這是清代的假幣,太頂了!
攤主見到寧帆又放下也有些急了。
“這……咋又沒眼緣啊?”
“不是,這個拿著手不順,沒手感。”
眾人聽到理由全都忍著笑。
寧大師這也太皮了!
先是沒眼緣,再是沒手感,他們都猜不出下一個是要說什麼了。
攤主想要說什麼,可是看寧帆一本正經的樣子偏偏說不出什麼話來。
一拍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