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行?”

“宮裡面本身就沒有什麼可以用來打磨銅器的。”

“他們拿到宣德爐就要以最快的速度處理好帶出去,這樣被發現的機率就小一些。”

“有時候為了做這種事情,都是兩三個人一起做的。”

“晝夜不停地打磨才行。”

“不然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想要進宮?不就是為了能夠弄出來點好東西。”

“真以為淨身刀是白挨的?”

寶友們聽到這話都傻了。

他們怎麼都沒想到還有這個事情。

“那宮裡面流傳出來的東西……”

“一半一半。”

寧帆知道寶友想問什麼,提前回答道。

“自古以來,宮裡面的東西一直在流失,哪怕是當權者知道都無可奈何。”

“畢竟宮裡面大小事情都不可能管的過來。”

“歷朝歷代,皇權穩固的時期還算可以,宮中的東西也被保護的很好。”

“可是到了王朝末年,這些東西就不好說了。”

“明末的時候,崇禎自縊煤山,不知道有多少東西被太監和宮女們帶走。”

“據記載,當時第一批進入皇宮的人看到的景象是,除了搬不走的東西和拿不動的東西。”

“黃金、珠寶、字畫等奇珍異寶全部被搬得乾乾淨淨。”

“而到了清末,溥儀要搬出皇宮前,本來想要對皇宮裡面的物件進行一次盤點。”

“結果沒想到存放著寶物最多的宮殿竟然離奇失火,並引發附近十二間房屋全部失火。”

“事後檢查,一共燒燬了12間房子,2665尊金佛,字畫1157件,古玩435件,還有幾萬冊的圖書。”

“當然這些也是原本記錄在冊的數量,具體的損失量有多少沒有人能知道。”

“畢竟誰也不知道有多少文物被偷偷帶了出去。”

“有個訊息可以對比參照下,當年溥儀被趕出宮後,有人在紫禁城附近的四合院收文物。”

“三天時間就收到了幾千件東西,裡面不乏歷朝歷代的精品文物。”

“什麼商周的青銅、戰漢的玉器、唐朝的佛像,宋元的陶瓷字畫書法都是堆積成山。”

“僅僅是這一批文物就裝滿了三個博物館。”

“這些可都是當時的宮裡人帶出去的。”

寶友聽完這段歷史直呼離譜。

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還有這種事情。

只是還有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