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說你們看麼?”

“小說?”

這下寶友們都不知道該說看過還是沒看過了。

要說出名的,比如《三國》《水滸》《西遊》《金瓶》,那他們肯定是知道的,有些也是看過的。

可是不知道寧帆說的是什麼小說,一時間沒有人敢搭話。

還是姑蘇檔案館的寶友出來說自己看過一些,不知道寧帆說的是哪一本。

“《剪燈餘話》。”

這書名一出來,直播間寶友傻眼大半。

他們對古代小說的上限也就到《搜神記》,還是中小學教材中要求聽過的。

這名字是完全沒聽過。

倒是檔案館寶友沉默片刻開口。

“我想起來了。”

“這是明代李昌祺寫的明代文言短篇小說集,以愛情故事為主,雜以幽冥靈異人物,分為五卷,有二十多個故事。”

“我記得這本書後面幾經刪改,有很多內容都已經對不上了。”

“沒錯。”

寧帆點點頭。

“我說的也是未經刪改的原版。”

“原版?”

寶友們聽到話愣在原地,不是說幾經刪改麼?明代的原版從哪來的?

寧帆淡淡開口。

“寶友,這就是你們平時看書的連貫性不夠。”

“在都穆的《都公談纂》中曾經記載了一個故事。”

“景泰間,韓都憲雍巡撫江西,以廬陵鄉賢祀學宮,昌祺獨以作《餘話》不得入,著述可不慎歟!”

“這話說的很清楚,當時的學宮祭祀中,其他人都憑藉作品可以進入,而李昌祺因為《剪燈餘話》不能進入。”

“這是因為當時的文人視小說為下品。”

“很多人看到這裡只能想到這一點,或者深入到腐儒文化害死人,卻忽略了一點。”

“什麼?”

“既然這裡說《剪燈餘話》是下品,不能進入,那說明這裡就有《剪燈餘話》的副本。”

“而且,這本書是作者自己給過去的,必然是最全面的版本。”

“也就是,如果找到廬陵學宮,必然會有這個書的存檔。”

寶友們聽到這話愣了片刻。

從邏輯來說,這個事情是可行的,可是現實中,誰知道這東西還在不在?